分析风电行业价格战对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包括毛利率、净利率与ROE变化,探讨2025年行业拐点与投资策略。
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快速发展,但市场竞争加剧与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价格战的爆发。价格战的核心起因包括:一是市场参与者激增(外资、国有及民营企业争夺份额);二是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如聚丙烯腈等原材料价格较2023年下降20%),为企业降价提供空间。
从时间线看,价格战在2021年后持续发酵,风机招标价格一度大幅下探;但2024年三季度末开始出现边际缓和,2025年6月国家电投部分机型集采招标价格企稳并小幅上行,标志着行业“反内卷”初见成效,企业不再以“最低价中标”为核心策略。当前价格战压力已显著缓解,预计风机交付价最早于2025年下半年、最晚于2026年上半年进入上行周期。
为评估价格战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我们选取风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3家整机厂: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电气风电;2家零部件厂:天顺风能、日月股份),分析其2021-2023年关键盈利指标(毛利率、销售净利率、ROE)的变化趋势。
整机厂商是价格战的“主战场”,其盈利指标下滑幅度最为显著(表1):
核心逻辑:价格战直接导致风机售价大幅下探(部分机型招标价较2021年下降超40%),而原材料成本(如钢材)与制造成本的下降速度未能完全抵消售价跌幅,企业被迫牺牲利润以维持市场份额,最终表现为毛利率、净利率与ROE的全面恶化。
零部件厂商(天顺风能-塔筒、日月股份-铸件)虽未直接参与整机价格竞争,但受整机厂压价传导影响,盈利指标同样显著下滑(表1):
核心逻辑:整机厂为缓解自身盈利压力,通过压减零部件采购价格向产业链上游传导成本压力。零部件厂商因议价能力较弱(尤其是标准化程度高的塔筒、铸件),被迫接受低价订单,导致毛利率与净利率同步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天顺风能的毛利率降幅甚至超过部分整机厂,反映其产品在价格战中面临的竞争强度更高。
表1:2021-2023年风电企业关键盈利指标变化(单位:%)
公司 | 环节 | 2021年毛利率 | 2023年毛利率 | 降幅 | 2021年净利率 | 2023年净利率 | 降幅 | 2021年ROE | 2023年ROE | 降幅 |
---|---|---|---|---|---|---|---|---|---|---|
金风科技 | 整机 | 19.01 | 13.34 | -5.67 | 7.67 | 0.79 | -6.88 | 10.87 | 1.04 | -9.83 |
明阳智能 | 整机 | 20.91 | 12.02 | -8.89 | 11.16 | 2.59 | -8.57 | 21.36 | 4.05 | -17.31 |
电气风电 | 整机 | 19.49 | 12.42 | -7.07 | 7.56 | 1.40 | -6.16 | 14.07 | 2.29 | -11.78 |
天顺风能 | 零部件 | 22.95 | 12.63 | -10.32 | 14.65 | 3.65 | -11.00 | 20.73 | 4.95 | -15.78 |
日月股份 | 零部件 | 20.52 | 12.56 | -7.96 | 10.42 | 3.33 | -7.09 | 13.78 | 4.19 | -9.59 |
(数据来源:金灵量化数据库,2025年6月)
价格战对盈利能力的冲击通过两条路径传导:
面对盈利压力,风电企业采取了多维度应对措施:
当前价格战已呈现缓和迹象:2024年三季度末风机招标价格企稳,2025年6月部分机型集采价格小幅上行,企业投标策略从“最低价中标”转向“合理价中标”。结合行业动态,未来盈利能力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综合来看,风机企业(尤其是具备技术优势与全球化布局的龙头)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迎来盈利拐点;零部件厂商则需关注与整机厂的协同议价能力,以及在高端产品(如大兆瓦铸件、抗腐蚀塔筒)上的技术突破。
风电行业价格战对整机厂与零部件厂的盈利能力均造成显著冲击,核心表现为毛利率、净利率与ROE的持续下滑。当前价格战已边际缓和,行业正从“量增价跌”向“量价齐升”过渡。
投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