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低迷期投资策略调整分析报告(2025年7月)

本报告分析当前A股市场低迷期的投资策略调整,包括量化判断、核心投资心态、经典操作策略、历史复盘及2025年策略建议,帮助投资者在低迷市场中稳健布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市场行情低迷期投资策略调整分析报告(2025年7月)


一、市场低迷的量化判断:当前A股处于历史估值低位

判断市场是否“低迷”需以客观数据为依据。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1日),沪深300指数当前市盈率(PE-TTM)为12.87倍,市净率(PB)为1.55倍,分别处于过去10年历史数据的17.06%和18.33%分位点(即仅17%左右的时间估值低于当前水平)。

从历史走势看(见图1、图2),沪深300的PE-TTM和PB均已回落至近十年的低位区间,显著低于2015年牛市高点(PE-TTM约18倍)和2021年核心资产泡沫期(PE-TTM约16倍)。这一数据表明,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低迷”状态,具备一定的价值投资基础。


图1:沪深300指数PE-TTM历史走势图(近10年)


图2:沪深300指数PB历史走势图(近10年)


二、市场低迷期的核心投资心态与原则

市场低迷往往伴随恐慌情绪与短期波动放大,投资者需以“理性、长期、稳健”为核心心态,遵循以下原则:

  1. 克服情绪化交易:低迷期股价易受悲观预期驱动超跌,需避免因恐慌抛售优质资产。应聚焦企业基本面(如盈利、现金流),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2. 坚持长期主义:历史数据显示,A股市场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如2008年、2018年低迷后均迎来复苏),当前低估值为长期布局提供了窗口期。
  3. 分散与动态配置:通过跨资产(股、债、黄金)、跨行业(周期与防御)的分散配置降低单一风险,同时定期再平衡(如每季度调整)以维持风险收益比。

三、经典操作策略: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方法

在市场低迷期,以下策略可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

策略类型核心逻辑适用场景与优势
定期定额投资(定投)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买入,利用市场波动自动“低买高卖”,平滑成本。适合普通投资者,避免择时风险,长期积累筹码(如每月定投指数基金)。
价值平均法设定投资组合目标价值,实际价值低于目标时增加买入,高于目标时减少买入。更精准捕捉低估机会,适合有一定资金管理能力的投资者。
资产再平衡设定股债等资产比例(如60%股票+40%债券),定期调整至目标比例。强制“高抛低吸”,控制组合风险,避免单一资产过度暴露。
金字塔式买入市场下跌时,价格每下跌一定幅度(如5%),逐步增加买入量(如首次买10%,二次买20%)。降低整体成本,避免“抄底”过早导致的资金浪费,适合左侧布局。
保持现金流预留10%-30%现金或货币基金,应对生活需求及市场突发机会(如优质资产超跌)。避免被动抛售,保留“子弹”把握低估机会。

四、历史复盘:哪些行业在低迷期更抗跌?

通过复盘A股两次典型熊市(2015-2016年、2018年)的行业表现(见图3、图4),可总结出防御性行业的共性特征:

  • 2015-2016年熊市(沪深300跌幅约40%):银行(-13.89%)、非银金融(-20.72%)、食品饮料(-21.76%)跌幅最小;

  • 2018年熊市(沪深300跌幅约25%):银行(-13.62%)、非银金融(-18.73%)、食品饮料(-20.68%)同样抗跌。


图3:2015-2016年熊市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前10名抗跌行业)


图4:2018年熊市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前10名抗跌行业)

共性逻辑:上述行业多具备“低周期波动+稳定现金流”特征。例如,银行受益于低估值与高股息(2025年股息率普遍超5%);食品饮料(如白酒、调味品)因刚需属性,需求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非银金融(如保险)则依赖长期资金配置优势。


五、2025年市场环境下的策略建议:防御与成长兼顾

结合当前宏观环境(经济转型、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及专业机构观点,2025年低迷期可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 防御性资产

    • 高股息行业:银行、有色金属(如铜、铝)、基础化工(如化肥)等细分领域,当前股息率普遍超3%,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对冲股价波动。
    • 黄金: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与通胀压力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2025年上半年金价已上涨8%)。
  2. 长期成长赛道

    • 科技与新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领域,受益于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长期增长确定性高(2024年AI算力需求增长超50%)。
    • 消费复苏:2025年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高端消费品(如白酒、奢侈品)与必需消费品(如食品、医药)龙头企业具备“防御+成长”双重属性。
    • 海洋经济: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海洋工程装备、深海装备技术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长期潜力显著。

六、防御性选股的量化标准:筛选“安全边际+优质基本面”标的

在市场低迷期,可通过以下量化标准筛选具备防御性的股票(需结合行业特性调整):

指标维度筛选标准逻辑解释
估值PE-TTM<20倍且低于行业均值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低于行业均值表明相对性价比更高。
盈利能力过去3年平均ROE>12%高ROE反映企业持续创造利润的能力,低迷期更易维持盈利稳定性。
财务健康资产负债率<50%低负债降低偿债压力,避免流动性风险(2018年熊市中高负债企业跌幅普遍更大)。
分红能力近12个月股息率>3%高股息提供稳定现金流,是企业财务健康的信号(2015-2016年股息率>3%的股票平均跌幅小5%)。

提示:若严格筛选无符合条件标的,可适当放宽(如PE-TTM放宽至25倍、股息率2.5%),但需确保核心指标(ROE、负债率)不妥协。


结论与投资启示

当前A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是调整投资策略的关键窗口期。投资者需以“长期主义”为核心,结合经典策略(如定投、再平衡)控制风险,同时通过历史复盘与量化筛选锁定防御性行业(银行、食品饮料)及长期成长赛道(科技、消费、海洋经济)。具体操作中,建议保持10%-30%现金流,利用市场波动逐步布局符合“低估值+高盈利+低负债+高股息”标准的优质标的,为未来市场复苏储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