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智嘉(Geek+)作为全球仓储AMR市场份额第一的独角兽,2025年启动港股IPO募资22亿港元。本文深度解析其业务模式、150亿估值支撑及行业前景,揭示智能物流赛道投资机会与风险。
极智嘉(Geek+)作为全球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AMR)领域的头部企业,于2025年7月9日正式启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预计募资净额约22.1亿港元。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独角兽”企业,凭借150亿元的估值和连续六年全球仓储履约AMR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成为近期科技与物流领域最受关注的IPO标的之一。本文将围绕其业务模式、市场地位、估值逻辑、IPO进展及行业前景展开深度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郑勇,核心定位是“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全球智慧物流变革”。其主营业务聚焦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研发与应用,主要为客户提供全场景仓储履约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截至2024年末,极智嘉已服务全球超800家终端客户(包括耐克、沃尔玛、丰田等国际巨头),项目覆盖电商、零售、制造、医药等多个行业,技术专利储备达1137条,技术壁垒显著。
极智嘉的核心收入来源为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的销售,通过向企业客户提供“硬件(机器人)+软件(智能调度系统)+服务(部署与运维)”的一体化方案实现盈利。2022-2024年,其营收从14.52亿元增至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5%;同期毛利率从17.7%大幅提升至34.8%,反映出规模效应下的成本优化与技术溢价能力增强(见图1)。
按2024年收入计算,极智嘉已连续六年保持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是该领域的绝对龙头。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极智嘉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康机器人(海康威视子公司)、快仓等。与海康机器人相比,极智嘉更聚焦于“纯AMR解决方案”,而海康依托母公司硬件资源,业务范围更广(如视觉识别、智能仓储设备);与快仓相比,极智嘉的全球化布局更早、客户层级更高,市场份额优势显著。
极智嘉自2016年起完成11轮融资,总金额超40亿元,投资方包括华平投资、CPE源峰、纪源资本、蚂蚁集团、英特尔、中金资本等顶级VC/PE及战略投资者。其中,2022年E轮融资后估值超20亿美元(约145亿元人民币),2025年基石投资轮进一步巩固了150亿元的估值水平。
极智嘉150亿元估值的合理性可从以下维度验证:
极智嘉拟于2025年7月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预计募资净额约22.1亿港元,主要用于:
尽管极智嘉营收与毛利率持续改善,但其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5.67亿元、11.27亿元、8.3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5.25亿元),主要因前期研发投入(AMR技术迭代需持续高投入)与市场拓展成本(全球化布局的销售与运营费用)。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亏损收窄至8.32亿元(同比降幅26%),显示其运营效率正在提升。
招股书披露的核心业务亮点包括:
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AMR)行业的增长核心由两大因素驱动:
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更将超500亿美元(据灼识咨询数据),行业长期增长确定性高。
极智嘉作为全球AMR赛道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领先性、全球化布局及高增长的财务表现,150亿元估值具备合理性。其IPO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智能物流黄金赛道的稀缺标的,但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点:
对于长期投资者,极智嘉的核心价值在于“行业高增长+龙头地位”的双重红利;对于短期投资者,需警惕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带来的估值波动风险。总体而言,极智嘉IPO是科技与物流交叉领域的重要投资机会,值得重点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