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配粉价格战对伊利、贝因美盈利能力影响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析婴配粉行业价格战对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探讨伊利、飞鹤等头部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与品牌壁垒维持盈利韧性,以及贝因美等二线品牌面临的盈利波动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婴配粉行业价格战对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分析报告


一、行业背景:价格战的核心驱动因素

当前婴配粉行业价格战的爆发,主要由两大宏观因素驱动:

  1. 需求端:新生儿数量持续低迷,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中国新生儿数量自2019年起快速下滑(2019年1465万人→2023年902万人),2024年虽因龙年等短期因素小幅回升至954万人,但长期看,年轻群体生育意愿不足仍将导致新生儿数量承压。需求端萎缩直接导致市场总量收缩,企业为争夺有限的消费者,不得不通过价格竞争维持市场份额。

  2. 供给端:新国标政策加速行业出清,竞争格局重构
    2023年实施的“婴配粉新国标”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如将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强化微生物控制要求),中小品牌因研发和生产线投入不足加速退出,头部企业(如伊利、飞鹤)凭借技术储备和规模优势进一步集中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头部企业间的直接竞争也因市场总量收缩而加剧,价格战成为争夺存量客户的主要手段。


二、价格战的具体表现与竞争形式

当前价格战呈现“全渠道、多维度”特征:

  • 直接降价:电商平台促销节点(如618、双11)频繁推出“买一送一”“满减”等活动,部分产品实际售价较标价降幅超30%;
  • 渠道返利:KA(大型连锁)、私域社群等渠道通过“进货返点”“终端补贴”争夺经销商资源,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 营销加码:企业通过生育补贴(如伊利16亿、飞鹤12亿)、会员体系等锁定潜在客户,营销费用占比持续高位。

三、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冲击的量化分析:以伊利、贝因美为例

选取A股婴配粉龙头伊利股份(600887.SH)和贝因美(002570.SZ)为样本,通过2020-2024年核心财务指标对比,分析价格战对盈利能力的具体影响。

(一)伊利股份:规模优势与品牌壁垒支撑盈利韧性

伊利作为行业绝对龙头(2024年市占率约25%),在价格战中展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核心指标表现如下:

指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趋势总结
毛利率(%) 35.97 30.62 32.26 32.58 33.88 波动较小,维持30%以上,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净利率(%) 7.35 7.93 7.59 8.18 7.33 稳定在7-8%,利润转化效率高
ROE(%) 25.05 22.29 19.25 20.09 15.84 虽小幅下滑,但仍保持15%以上的高回报水平
收入增速(%) 7.38 14.15 11.37 2.44 -8.24 2024年受市场总量收缩影响首次负增长,但收入基数大(2024年营收超1200亿元)
销售费用率(%) 22.23 17.46 18.60 17.89 18.99 稳定在17-22%,费用投放效率较高

核心结论:伊利凭借规模效应(采购成本更低)、品牌溢价(消费者对龙头信任度高)及多元化产品布局(覆盖基础款、超高端等多价位段),在价格战中通过“以价换量”维持了毛利率的基本稳定。尽管2024年收入增速转负(主因市场总量收缩),但净利率和ROE仍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显示其盈利韧性。

(二)贝因美:抗风险能力较弱,盈利波动显著

贝因美作为区域性龙头(2024年市占率约5%),在价格战中暴露明显短板,财务指标波动剧烈:

指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趋势总结
毛利率(%) 45.80 50.81 45.88 47.07 42.95 波动大(42-51%),依赖高毛利产品但抗价格冲击能力弱
净利率(%) -11.76 3.46 -6.56 2.29 3.98 多次亏损(2020、2022年),盈利稳定性差
ROE(%) -20.65 4.53 -10.59 3.03 6.52 股东回报波动剧烈,2020、2022年因亏损拉低ROE
收入增速(%) -4.32 -11.99 6.98 0.76 9.70 收入增长极不稳定,2024年虽回升但基数较小(2024年营收约35亿元)
销售费用率(%) 40.87 31.77 32.73 31.34 26.42 费用率长期高于30%(2020年达40.87%),营销投入侵蚀利润

核心结论:贝因美因规模较小(营收仅为伊利的3%)、品牌力弱(消费者对其高端化接受度有限),在价格战中被迫通过高营销投入(销售费用率长期超30%)维持市场份额,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尽管2024年通过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率降至26.42%)实现净利率转正,但盈利稳定性仍显著低于伊利。


四、价格战对龙头企业的差异化影响机制

价格战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程度,本质上由“竞争壁垒”决定:

  1. 伊利的“护城河”

    • 规模效应:年营收超千亿级别的采购、生产、物流体系,使其单位成本较中小品牌低10-15%;
    • 品牌溢价:消费者对龙头品牌的信任度(尤其在婴配粉这类高安全敏感性品类)支撑其定价权,直接降价幅度小于中小品牌;
    • 产品矩阵:覆盖基础款(满足价格敏感型客户)、超高端款(满足品质敏感型客户),通过结构调整对冲价格战压力。
  2. 贝因美的“短板”

    • 规模劣势:营收仅为伊利的3%,无法通过规模摊薄固定成本,价格战中降价空间有限;
    • 品牌力不足:消费者对其高端化产品(如有机奶粉)的认可度低于伊利、飞鹤,被迫通过“以费用换份额”策略,导致利润被侵蚀;
    • 渠道依赖:过度依赖传统经销商渠道(占比超60%),对新兴私域、社群渠道的渗透能力弱,难以通过渠道优化降低成本。

五、未来展望与投资启示

(一)价格战演变趋势
  • 短期(1-2年):新生儿数量仍处低位(2025年或再次下滑),市场总量收缩压力持续,头部企业(如伊利、飞鹤)将通过“生育补贴+渠道返利”巩固份额,价格战大概率延续甚至加剧;
  • 长期(3-5年):若母婴市场进入反弹周期(尼尔森预测2026-2028年),叠加行业出清(中小品牌退出),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价格战激烈程度有望缓和,竞争重点转向“产品品质+服务生态”。
(二)行业盈利能力走向
  • 短期:全行业盈利承压,中小品牌因成本高企加速退出,头部企业(如伊利)凭借规模优势维持净利率7%以上,而贝因美等二线品牌仍面临盈利波动风险;
  • 长期:头部企业通过“超高端化”(如有机、特殊医学用途奶粉)提升毛利率,同时通过“全家营养”(成人奶粉、儿童奶粉)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三)投资启示
  • 关注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伊利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品牌、产品矩阵优势,在价格战中展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长期配置价值更高;
  • 警惕二线品牌的盈利不确定性:贝因美等企业因规模和品牌劣势,短期仍需通过高费用维持份额,盈利稳定性较差,需关注其费用控制和产品升级进展;
  • 布局行业出清后的集中红利:价格战加速行业洗牌,未来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提升(伊利目标2026年市占率30%)将带来规模效应强化和议价权提升,长期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结论:婴配粉行业价格战对龙头企业的冲击呈现显著分化——伊利等一线龙头凭借竞争壁垒保持盈利韧性,而贝因美等二线品牌因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波动加剧。长期看,行业出清将推动份额向头部集中,龙头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具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