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 长虹为小米代工空调业务占比及风险分析报告

分析四川长虹为小米代工空调业务的占比及潜在风险,包括客户集中度、盈利能力及供应链风险,提供投资启示与行业观察。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四川长虹为小米代工空调业务占比及风险分析报告


一、核心问题聚焦

用户核心关注四川长虹为小米代工空调业务的占比是否过高,本质是评估其客户集中度风险。本报告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信息,从定量占比、业务依赖度及潜在风险三方面展开分析。


二、定量分析:代工业务占比的直接与间接数据

1. 四川长虹整体业务结构中的空调相关业务占比

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披露的四川长虹(000404.SZ)2024年度财务数据: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19.67亿元;
  • 空调相关业务(新能源空调压缩机)收入为4.2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3.53%。

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空调相关业务”为母公司层面披露的“新能源空调压缩机”收入,而实际为小米代工的空调整机业务主要由四川长虹旗下子公司长虹美菱承担(长虹美菱为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因此,母公司层面的空调业务数据无法直接反映代工业务规模,需结合子公司财务信息进一步分析。

2. 子公司长虹美菱的空调业务与小米代工占比

根据公开信息,长虹美菱是四川长虹空调代工业务的核心主体。2024年,长虹美菱空调业务营收达154.07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其总营收比例从2023年的47.45%提升至53.87%,成为其核心收入来源。

行业分析指出,2023年小米代工收入占长虹美菱空调内销收入比重已超过50%。若以2024年长虹美菱空调内销收入为基数(假设内销占比与2023年持平),则小米代工业务收入约占长虹美菱总营收的26.9%(53.87%×50%)。考虑到长虹美菱为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四川长虹持股比例约29.45%),其业务表现对母公司整体营收具有显著影响。

3. 直接数据的局限性

由于上市公司财报未强制要求披露单一客户(如小米)的具体销售额,四川长虹未在公开财报中明确披露为小米代工的收入金额及占比。因此,上述分析基于子公司业务结构与行业研报推断,需结合定性信息综合判断。


三、定性评估:业务依赖度与潜在风险

1. 合作背景与当前规模

长虹与小米的空调代工合作始于2017年,由长虹美菱负责贴牌代工,2022年进一步扩展至联合开发。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长虹作为主要代工厂受益显著,其空调业务规模快速扩张(2024年美菱空调营收同比增33.2%)。

2. 盈利能力与利润压力

代工业务对长虹的利润贡献存在“规模扩张但利润率承压”的矛盾:

  • 2024年长虹美菱空调业务毛利率为11.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国投证券研报),主因低毛利的代工业务规模增加及出口价格竞争加剧;
  • 尽管代工利润低于自主品牌(长虹称代工利润高于自营),但随着小米代工占比提升,长虹整体空调业务毛利率持续被摊薄;
  • 2025年上半年,四川长虹扣非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2.17%-25.82%(2021年以来首次半年度负增长),业内推测与小米代工业务利润承压直接相关。
3. 供应链风险:小米自建工厂的长期冲击

小米的供应链策略正在从“依赖外部代工”向“部分自产”转型,对长虹的潜在影响显著:

  • 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计划于2025年11月投产,2026年实现年产300万台空调,预计将导致长虹等代工厂约一半的小米订单流失;
  • 长期来看,小米自产比例提升将削弱对外部代工的依赖,长虹面临订单减少、议价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
4. 客户集中度风险

尽管四川长虹未直接披露前五名客户数据,但长虹美菱作为代工主体,其2023-2024年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已相对过重(公开信息提及)。结合小米代工占美菱空调内销超50%的信息,可推断长虹对小米的客户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核心结论
  1. 占比判断: 尽管四川长虹未直接披露小米代工收入占比,但通过子公司长虹美菱的业务结构推断,小米代工业务占美菱总营收约26.9%,对母公司整体营收具有重要影响,客户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
  2. 风险提示: 短期来看,长虹与小米的代工合作仍稳定;但长期面临小米自建工厂导致的订单流失、毛利率进一步承压的风险,且代工业务的低利润率特征可能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投资启示
  • 对投资者: 需关注四川长虹在代工业务外的自主品牌建设与技术升级进展(如新能源空调压缩机业务),若其能通过研发投入降低对小米代工的依赖,可缓解客户集中度风险;
  • 对企业: 应加速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如联合开发、核心部件供应),避免陷入“规模扩张但利润稀释”的困境;
  • 对行业观察者: 家电代工行业的客户集中度风险普遍存在,需重点跟踪大客户的供应链策略变化(如自建工厂、多供应商布局)对代工厂的影响。

(注:本报告数据基于金灵量化数据库及公开信息,部分占比为合理推断,具体以公司最新财报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