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芯朋微工业市场增长的可持续性,探讨行业高景气、技术储备与产品落地支撑,同时关注市场竞争、技术迭代及毛利率压力等风险。
芯朋微工业市场增长具备一定可持续性,但需关注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及毛利率压力等风险。行业层面,工业控制及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受益于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等驱动因素,未来5年预计保持12%的年复合增速;公司层面,研发投入持续高位、新产品快速落地(如工规AC-DC芯片、数模混合电机驱动芯片)及客户拓展进展为增长提供支撑;但当前工业业务收入占比仅5.66%(2024年数据),且面临国际巨头与国内竞品的双重竞争,需观察其技术转化效率与市场份额提升节奏。
中国工业控制及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处于高速扩张期,为芯朋微工业业务增长提供了关键外部支撑:
市场规模与增速:根据行业预测,2025-2030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其中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70亿美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工业4.0、工业物联网、智能电网及工业机器人的普及。
核心驱动力:
总结:工业控制芯片市场的高景气度为芯朋微提供了“赛道红利”,行业扩容是其增长的核心外部基础。
芯朋微工业业务的可持续性需重点考察其技术储备、产品竞争力及市场拓展能力:
研发投入:持续高投入保障技术迭代
近5年,芯朋微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从2020年的13.65%提升至2023年的27.05%(2024年略有下降至23.44%),研发强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平均研发占比约15%-20%)。高研发投入支撑了其在工业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例如:
业务结构:工业业务占比低但增速可期
2024年芯朋微工业驱动业务收入为1.65亿元,占总营收的5.66%,当前仍以智能家电(占比64.4%)和标准电源(占比18.1%)为主。但需注意:
客户拓展:从家电向工业场景渗透
2025年上半年工规AC-DC芯片的“大面积突破和量产”,表明公司已成功切入工业客户供应链。工业客户认证周期长(通常1-2年)、粘性高,一旦通过认证,订单持续性较强,为后续收入增长提供了稳定基础。
总结:高研发投入支撑技术储备,新产品快速落地及客户突破验证了市场竞争力,工业业务具备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潜力。
尽管行业与公司层面均释放积极信号,芯朋微工业业务增长仍面临以下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
技术迭代风险
半导体行业技术更新快,例如SiC(碳化硅)材料在高压场景的应用可能替代传统硅基芯片,若芯朋微未能及时跟进新技术,现有产品可能面临淘汰风险。此外,公司车规级产品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技术推进滞后于部分竞品。
毛利率压力
2021-2024年,芯朋微销售毛利率从42.99%下降至36.75%,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家电业务价格战)及工业芯片初期量产成本较高。若工业业务放量后未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或面临“增收不增利”风险。
供应链与客户认证风险
半导体供应链易受地缘政治(如美国技术限制)、自然灾害(如晶圆厂产能波动)影响,关键原材料(如12英寸晶圆)或设备(如光刻机)的供应中断可能影响生产;此外,工业/车规客户认证周期长(1-2年),若未能通过核心客户认证,前期研发投入可能无法转化为收入。
增长可持续性判断:芯朋微工业市场增长具备“行业高景气+技术储备+产品落地”三重支撑,短期(1-2年)有望随工业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放量;但中长期需关注技术迭代应对能力、市场份额提升节奏及毛利率改善情况。
投资启示: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金灵量化数据库及公开信息整理,截至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