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破产危机:从网红雪糕到“雪糕刺客”的兴衰解析

深度剖析钟薛高从高端网红雪糕品牌到破产危机的全过程,揭示其商业模式、消费趋势与经营策略的三重错配,探讨新消费泡沫破裂的行业启示。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钟薛高“雪糕刺客”神话破灭:从网红顶流到破产危机的深度解析

一、事件梳理:从“中式高端雪糕”到破产传闻的关键时间线

钟薛高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崛起—争议—衰退—危机”四个阶段,其经营困境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 2018-2021年:网红品牌的高光时刻
    钟薛高以“中式雪糕”为定位,通过“厄瓜多尔粉钻”(售价66元)等高价产品迅速出圈,主打“高端原料”“文化属性”标签,凭借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抖音)和资本加持(获天图投资等机构融资),成为新消费赛道的顶流品牌。

  • 2022年:口碑崩塌的转折点
    “31℃室温下1小时不化”“火烧不化”等争议事件曝光,消费者质疑其原料宣传与实际不符(如“特级红提”被指普通品种);叠加“雪糕刺客”(不明码标价、结账时价格远超预期)标签,品牌信任度骤降。此后,线下商超渠道收缩(部分终端下架),线上产品数量减少,市场声量显著下滑。

  • 2023-2024年:经营恶化与负面事件频发
    消费者对高价雪糕的接受度持续下降(超七成消费者将10元设为心理价格上限),钟薛高销量承压;同时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薪资,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如买卖合同纠纷),法人变更等经营异常信号显现。

  • 2025年7月:破产传闻与现状
    2025年7月16日,市场传出钟薛高被申请破产的消息;截至7月20日,其官方旗舰店虽仍在售部分产品(如经典款“丝绒可可”),但可选SKU数量稀少且多为预售模式,侧面反映库存周转与现金流压力。

二、危机根源:商业模式、消费趋势与经营策略的三重错配

钟薛高的危机本质是“虚假高端定位”与“快消品本质”的根本性矛盾,叠加消费市场理性回归与竞争环境变化的结果。

(一)商业模式:“重营销、轻产品”的不可持续性

钟薛高的核心策略是“高定价+高营销”:早期通过“稀缺原料”“文化故事”包装(如“瓦片造型”“联名款”)塑造高端形象,营销费用占比远超传统雪糕品牌(据行业估算,其早期营销投入占比超30%)。但关键问题在于:

  • 产品力未匹配定价:消费者实测发现,其高价产品的原料(如果干、巧克力)与平价雪糕差异有限,口感提升未达预期;
  • 虚假宣传透支信任:“厄瓜多尔粉钻”被曝使用普通红提,“特级”等描述缺乏明确标准,消费者认为“为营销溢价买单”;
  • 快消品属性被忽视:雪糕本质是高频、低决策成本的大众消费品,钟薛高试图将其包装为“奢侈品”,但消费者难以接受常态化高价(10元以上产品复购率显著低于平价产品)。
(二)消费趋势:理性回归下的“质价比”主导

2022年后,国内消费市场进入“性价比觉醒”阶段:

  • 价格敏感度提升:第三方调研显示,73%的消费者将雪糕心理价位设为10元以下,仅5%接受20元以上产品;
  • 拒绝“概念溢价”:消费者更关注原料透明度(如“生牛乳含量”“无添加”)和实际体验,而非“文化故事”“联名噱头”;
  • 替代品挤压:蜜雪冰城(3-8元)、伊利(巧乐兹5元)等平价品牌通过产品升级(如“生牛乳配方”)抢占市场;冷冻水果、家庭自制冰品等低成本选择进一步分流需求。
(三)经营策略:渠道与供应链的短板

钟薛高的渠道策略以线上(直播、电商)和高端线下(精品超市)为主,对传统商超(覆盖80%雪糕消费场景)的渗透不足。2022年口碑崩塌后,线下终端因消费者抵触主动下架产品,而线上流量成本攀升(平台抽成+营销费用)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此外,供应链管理能力薄弱(如季节性需求波动下的库存积压)加剧了现金流压力。

三、市场与行业观点:“雪糕刺客”退潮,行业回归理性

钟薛高的危机被市场视为“新消费泡沫破裂”的典型案例,其启示已超越单一品牌层面:

  • 消费市场:理性回归不可逆
    消费者对“网红品牌”的热情降温,更倾向选择“价格透明、品质可感知”的产品。“雪糕刺客”标签的消失(2023年起多地推行“雪糕明码标价”政策)标志着市场规则的重塑。

  • 行业趋势:两极分化加速
    未来雪糕行业将呈现“两头强、中间弱”格局:

    • 性价比大众市场:传统品牌(伊利、蒙牛)和区域特色品牌(如东北大板)通过产品升级(如“生牛乳+低糖”)巩固基本盘;
    • 真高端市场:需满足“原料稀缺性+工艺独特性+场景刚需”(如哈根达斯的“社交礼品”定位),而非单纯依赖营销溢价;
    • 钟薛高所处的“伪高端”中间带(15-30元)将持续收缩。
  • 品牌启示:诚信与产品力是核心
    行业普遍认为,网红效应难以支撑长期品牌价值。企业需回归“产品本质”:

    • 透明化定价:明确原料成本与定价逻辑(如标注“生牛乳含量”“可可脂比例”);
    • 渠道适配:根据产品定位匹配渠道(大众产品侧重传统商超,高端产品强化体验场景);
    • 供应链韧性:建立灵活的生产与库存管理体系,应对需求波动。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钟薛高的破产危机本质是“虚假高端定位”与“快消品消费逻辑”的根本性冲突,叠加消费理性回归与竞争加剧的结果。其教训对新消费赛道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 对企业:避免过度依赖营销制造“伪需求”,需以产品力(品质、口感)和消费场景适配为核心构建竞争力;
  • 对投资者:新消费品牌的估值需更关注“复购率”“渠道渗透率”“成本结构”等核心指标,警惕“高营销费用驱动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 对行业:雪糕赛道将加速分化,性价比大众市场和真高端市场更具长期投资价值,“伪高端”品牌的生存空间将持续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