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从宏观政策、供需格局、估值分红三大维度,分析煤炭板块底部反转的核心逻辑,包括能源安全战略、经济复苏驱动需求、供给收缩与库存去化、高股息低估值等关键因素。
当前市场对煤炭板块“底部反转”的讨论升温,核心在于判断行业是否已度过周期低谷、基本面能否支撑估值修复。本报告结合宏观政策、供需格局、估值分红三大维度,辅以龙头公司基本面及技术面数据验证,系统梳理煤炭板块反转的核心逻辑。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其战略地位在“双碳”转型期仍不可替代。当前宏观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双重驱动,为煤炭需求提供了明确支撑: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强化供给底线
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家发改委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火电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作用凸显。叠加下半年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季节性减弱(如西南地区雨季结束后水电出力下降),火电耗煤需求将显著回升。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推动的“反内卷”政策(抑制行业低价竞争、淘汰落后产能),直接改善了行业供需格局,为煤价企稳提供政策保障。
经济周期性复苏拉动工业用煤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工业生产(如钢铁、化工、建材)对煤炭的需求逐步回暖。其中,化工行业(甲醇、尿素)因高开工率维持用煤增长,8-9月旺季需求有望进一步拉动化工煤耗;建材行业用煤则保持稳定。工业需求的边际改善,直接提升了煤炭消费的“基本盘”。
数据验证:尽管2024年上半年火电需求受新能源挤压呈负增长,但夏季“迎峰度夏”已推动电厂加大煤炭采购,港口库存持续去化(当前库存与2024年同期持平,电厂库存低于2023-2024年同期),反映需求端边际改善。
煤炭供需格局的边际改善是板块反转的关键基本面支撑,核心体现在供给弹性受限与需求韧性增强的共振。
市场主流预期2025年下半年动力煤价格在600-680元/吨区间震荡。尽管新能源替代长期压制价格上行空间,但供给收缩(国内减产+进口回落)与库存去化(港口、电厂库存低位)将支撑价格中枢企稳,避免大幅下跌风险。
数据验证:港口库存已基本与2024年同期持平,电厂库存低于前两年同期,反映供需边际趋紧;国内原煤产量增速放缓、进口减量,进一步强化供给约束。
煤炭板块的“防御+成长”属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为突出,高股息率与低估值形成双重安全垫。
截至2025年7月,煤炭板块市盈率(TTM)约12.75倍,市净率(MRQ)1.33倍,显著低于A股整体估值(如沪深300市盈率约14倍)。尽管行业亏损企业占比过半,但“疆煤外运”的成本支撑(预计价格中枢企稳于850元/吨)及ESG建设(超60%煤企发布独立ESG报告)推动估值修复预期升温。
在“碳中和”背景下,煤炭行业新增产能受限,资本开支减少,高现金流转化为高分红的确定性增强。截至2025年二季度,行业平均股息率超6%,龙头公司表现更优:
高股息率在国债收益率下行、新“国九条”强化分红导向的背景下,对长期资金(如险资)吸引力显著提升。
数据验证:龙头公司资产负债率仅44.7%,净利率12.7%,ROE维持高位,高分红具备可持续性;财政部调整险资考核机制,预计带来超万亿元增量资金,进一步强化板块配置价值。
煤炭板块底部反转的核心逻辑可总结为:
投资启示:短期关注“迎峰度夏”旺季需求兑现、煤价企稳信号;中长期聚焦高股息龙头(如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其业绩韧性与分红确定性更优。技术面需等待指数突破震荡区间或指标金叉确认反转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