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水电站与光伏发电协同赋能分析: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

本报告分析雅江水电站通过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如何解决光伏消纳难题,提升电网接纳能力,并推动光伏行业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雅江水电站对光伏发电行业的影响分析报告:协同赋能而非竞争冲击


一、引言:从“冲击”到“协同”的认知修正

用户核心问题“雅江水电站对光伏发电行业会产生多大冲击?”隐含竞争假设,但实际在新能源领域,水电与光伏更多呈现协同互补关系。通过对“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的深入研究,雅江水电站(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作为该模式的核心调节主体,其作用是通过稳定电网接纳能力,赋能光伏大规模并网,而非形成竞争冲击。本报告将围绕这一核心逻辑展开分析。


二、“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水电如何解决光伏痛点?

“水风光蓄一体化”是将水能、风能、太阳能与储能技术结合的创新模式,核心是通过多能互补实现清洁能源稳定供应。在雅砻江流域,该模式通过以下机制解决光伏的核心痛点:

  1. 调节光伏间歇性与波动性
    光伏发电受光照强度影响,存在“昼发夜停”“晴发阴停”的间歇性特征,且功率波动大(如云层遮挡可导致瞬时功率下降70%)。雅砻江流域的常规水电站(如牙根二级水电站,装机220万kW)作为基荷电源,可在光伏出力不足时快速补位;抽水蓄能电站则通过“谷储峰放”机制,在光伏过剩时储存电能(如电网负荷低时),在光伏不足时释放(如用电高峰),有效平抑光伏波动。

  2. 提升电网接纳能力
    传统单一光伏电站因出力不稳定,需配套大量调峰资源(如煤电)或限制并网规模(“弃光”)。通过与水电站协同,雅砻江流域的光伏电站可将不稳定的光伏电力转化为“平滑电力”,显著提升电网消纳能力。例如,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一期)通过“水光互补”模式,并网后弃光率接近0%,较传统单一光伏电站提升约30%的实际利用率。


三、雅砻江一体化基地:规模与战略地位

雅砻江流域是我国“水风光蓄一体化”的核心实践区,尽管总体规划的完整数据暂未公开,但已披露的关键信息显示其战略地位显著:

  • 已建成项目:牙根二级水电站(装机220万kW,年发电量84.98亿kWh)是雅砻江中游开发的核心梯级电站;柯拉光伏电站(一期)作为“水光互补”示范项目,已于2023年并网,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之一。
  • 规划前景:雅砻江流域计划打造“流域级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目标是通过梯级水电站(如两河口、卡拉等)与光伏、风电、储能的协同,形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集群。据行业估算,此类模式未来开发市场规模可达4万亿元以上,是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四、对光伏行业的影响:从“消纳瓶颈”到“规模扩张”

雅江水电站参与的“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对光伏行业的影响是系统性赋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 解决消纳难题,推动光伏装机规模增长
    我国光伏装机量已连续10年全球第一(2023年达5.2亿kW),但“弃光”问题(2022年全国平均弃光率2.7%,局部地区超5%)制约了行业效益。通过“水光互补”,雅砻江流域的光伏项目弃光率趋近于0,验证了该模式对消纳能力的提升作用。若该模式在全国推广(如金沙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富集区),将直接推动光伏装机规模加速增长。

  2. 降低光伏项目成本,提升经济性
    一体化开发可共享输变电设施(如雅砻江流域已建成的500kV输电通道),减少光伏项目的接入成本(预计降低10%-15%);同时,水电站的调峰能力降低了光伏电站对电化学储能的依赖(储能成本占光伏项目总投资的20%-30%),进一步提升项目收益率。

  3.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为匹配水电站的调节需求,光伏电站需优化设计(如动态功率控制)、提升组件效率(如HJT、TOPCon技术),并加强与智能电网的协同(如数字孪生调度系统)。这将加速光伏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升级。

  4. 带动全产业链需求
    雅砻江基地的规模化开发(如柯拉光伏电站一期装机100万kW)将直接拉动光伏组件(约300万片)、逆变器(约2000台)、支架(约40万吨)等设备需求,同时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如中国电建、葛洲坝)提供增量市场。


五、相关上市公司分析:受益于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标的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蓄一体化”的推进,直接利好其开发主体雅砻江水电的两大股东上市平台:国投电力(600886.SH川投能源(600674.SH

1. 核心标的与项目参与

雅砻江水电是雅砻江流域开发的唯一主体,国投电力(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持股52%)和川投能源(四川省投资集团持股48%)通过股权穿透间接控股雅砻江水电。两公司均深度参与柯拉光伏电站等“水光互补”项目的投资与运营,直接受益于一体化模式的经济效益。

2. 财务表现:稳健增长与新能源贡献提升
指标/公司 国投电力(600886.SH 川投能源(600674.SH
2021-2023营收CAGR 8.8%(483→602亿元) 9.2%(108→134亿元)
2021-2023净利润CAGR 5.8%(71.9→80.6亿元) 10.3%(41.5→50.8亿元)
新能源收入占比(2023) 18%(风电+光伏) 5%(主要通过投资收益)
毛利率(2023) 26.15% 55.05%
  • 国投电力:作为综合性电力公司,新能源(风电+光伏)收入占比已达18%,且呈上升趋势。其多元化业务(水电占比45%、火电占比30%)平衡了盈利波动,同时水风光一体化项目的推进将加速新能源贡献。
  • 川投能源:以水电为主(占比超90%),毛利率高达55%(水电成本低、现金流稳定)。其对雅砻江水电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60%以上)随一体化项目推进持续增长,新能源业务通过雅砻江水电间接布局,未来潜力大。
3. 市场表现与估值:市场认可一体化前景
  • 股价走势:近一年(2024年7月-2025年7月)两公司股价均震荡上行(见图1、图2),川投能源涨幅约15%,国投电力涨幅约12%。2023年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后,两公司股价均出现阶段性上涨,反映市场对一体化模式的乐观预期。
  • 估值水平:截至2025年7月,国投电力PE-TTM 10.95倍(低于电力行业均值13倍),PB 1.15倍;川投能源PE-TTM 14.93倍(高于行业均值),PB 1.62倍。国投电力因新能源业务占比高且估值更低,具备更强的成长弹性;川投能源因水电业务的高盈利性,估值溢价合理。

川投能源 近一年股价走势
图1:川投能源近一年股价走势(2024年7月-2025年7月)

国投电力 近一年股价走势
图2:国投电力近一年股价走势(2024年7月-2025年7月)


六、结论与投资启示

雅江水电站(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通过“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对光伏发电行业的影响是协同赋能而非竞争冲击。其核心作用是解决光伏的消纳难题、降低项目成本、推动技术创新,并带动全产业链需求。

投资启示:

  • 行业层面:“水风光蓄一体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流模式之一,光伏行业将受益于消纳能力提升和规模扩张,长期增长确定性高。
  • 标的层面:国投电力(600886.SH)和川投能源(600674.SH)作为雅砻江流域开发的核心受益方,具备“水电稳定收益+新能源成长空间”的双重优势。其中,国投电力估值更低且新能源业务占比高,适合追求成长的投资者;川投能源盈利更稳健,适合偏好高股息的投资者。

风险提示: 一体化模式推广可能受政策变动(如电价补贴调整)、技术瓶颈(如储能效率)及生态保护限制(如流域开发的环境约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