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下旬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2025年量产时间及产业化进展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量产,能量密度达330Wh/kg,快充12分钟至80%,已获广汽、东风等定点。报告分析其技术优势、产能布局及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及产业化进展分析报告

一、核心结论

根据孚能科技(688567.SH)公开信息及最新行业动态,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预计于2025年正式量产,并计划同步交付多个头部车企定点项目。这一量产时间已通过2025年7月23日的行业新闻及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交叉验证,具备较高可信度。


二、量产时间的关键支撑信息

  1. 官方与权威信源确认
    2025年7月23日行业新闻明确提及,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锁定2025年,且届时将向多个头部车企交付定点项目。此外,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7月22日)的回复中强调,当前半固态电池已具备成熟的产业化基础,已实现GWh级别出货,进一步佐证了量产计划的可行性。

  2. 技术成熟度与性能指标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参数显示其已达到商业化应用标准:

    • 能量密度:330Wh/kg(显著高于主流液态电池的250-300Wh/kg水平);
    • 快充能力:超3C(即12分钟可充至80%电量);
    • 循环寿命:>4000次(远超液态电池普遍2000-3000次的水平);
    • 低温性能:-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达90%(液态电池通常仅为70%-80%)。
      上述指标表明,该电池在能量密度、快充、寿命及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性能上已形成技术优势,为量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3. 客户定点与商业化场景落地
    目前,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已获得广汽、东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领域的定点合作,并进一步拓展至低空经济(如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壁垒、高性能需求场景:

    • 低空经济领域:已获得多家头部客户定点;
    •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积极推进向多家头部企业的送样测试。
      多场景的客户定点不仅验证了产品的技术适配性,也为量产订单提供了明确的市场需求支撑。
  4. 产能与产业化基础
    公司在产能布局上已为半固态电池量产做好准备:

    • 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及镇江基地均采用柔性生产线设计,均具备半固态电池生产能力;
    • 随着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将提升至54GWh(约可满足100万辆中高端电动车的电池需求)。
      此外,公司表示当前半固态电池成本相比液态电池仅高出5%-10%,经济性优势显著,进一步降低了量产推广的成本门槛。

三、潜在风险提示

尽管量产计划明确,但需关注以下潜在不确定性:

  1. 产线调试与良率爬坡风险:柔性产线虽具备兼容性,但半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与液态电池存在差异(如固态电解质涂覆、界面处理等),需关注量产初期的良率提升进度;
  2. 客户验证与订单落地节奏: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尚处于导入期,需跟踪客户测试进展及定点订单的实际转化情况;
  3. 行业技术迭代风险:若其他厂商(如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更快技术突破,可能影响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

四、投资启示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2025年量产计划,标志着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已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其技术性能的领先性、多场景的客户定点及产能储备,为未来3-5年的增长提供了明确的驱动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重点关注以下时间节点:

  • 2025年Q3-Q4:量产线调试完成及首批订单交付进展;
  • 2025年底-2026年初: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客户订单的实际落地情况;
  • 2026年:54GWh设计产能的利用率及成本优化效果。

建议持续跟踪公司技术迭代、客户合作及产能释放进度,以评估其在固态电池赛道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