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下旬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达54GWh,技术领先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明确披露为54GWh,覆盖乘用车、低空经济等多领域需求。技术参数领先,商业化落地加速,固态电池战略协同布局。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专题分析报告


一、核心问题解答: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明确披露

根据孚能科技2025年7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最新披露,公司通过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及镇江基地的柔性生产线(均具备半固态电池生产能力),随着上述基地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将达到54GWh。这一数据是当前公开信息中官方明确披露的半固态电池专项产能规划,为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的规模化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撑。


二、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商业化落地分析

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已形成清晰的代际迭代路径,技术参数与量产节奏紧密衔接,为54GWh产能的有效释放奠定了基础:

1. 技术参数:覆盖多场景需求的性能优势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80-300Wh/kg,通过1mm钢针穿刺测试(不起火、不燃烧),已满足乘用车基础安全与能量需求。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30Wh/kg,快充能力超3C(30分钟充电至80%),循环寿命>4000次(远超主流液态锂电池的2000-3000次),-20℃低温下容量保持率达90%,性能指标在高端乘用车、低空经济(如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场景中具备显著竞争力。
  •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规划中):能量密度目标400Wh/kg,通过高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快离子环技术等创新,大幅降低电解液用量,热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预计2026年量产,适配更严苛的应用场景(如长续航乘用车、高性能储能)。
2. 量产时间表: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同步推进
  • 第一代:2022年已实现量产装车(如岚图追光、广汽埃安霸王龙),验证了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可行性。
  • 第二代:2025年量产,与54GWh设计产能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节点高度重合,确保产能投放后即能匹配市场需求。
  • 第三代:2026年量产,同步推进车规认证并计划小批量交付,为后续产能升级(如GWh级全固态电池产线)预留技术衔接空间。
3. 商业化应用与客户储备:多领域订单支撑产能消化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获得多领域头部客户定点,形成规模化出货基础:

  • 乘用车领域:东风、广汽、一汽解放等传统车企客户,覆盖主流高端车型(如岚图追光)。
  • 低空经济领域: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如吉利沃飞),该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低温性能要求极高,半固态电池的技术优势可形成差异化壁垒。
  • 新兴场景:人形机器人(对循环寿命、快充要求高)、工程机械(如三一重工)等,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边界。

三、公司整体产能背景:固态电池战略的协同布局

孚能科技的固态电池布局以“半固态→全固态”为路径,54GWh半固态产能是当前阶段的核心,同时为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奠定基础:

  • 全固态电池中试线:2025年底将建成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渡。
  • 全固态电池产能规划:2026年计划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放大至GWh级别,2026-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产线,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一规划表明,孚能科技通过半固态电池的规模化(54GWh)积累生产经验、验证市场需求,同时以中试线加速全固态技术突破,形成“短期量产盈利+长期技术领先”的双轮驱动模式。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1. 产能规划明确,技术落地性强:54GWh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的披露,表明公司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且与第二代半固态电池(2025年量产)的时间节点高度匹配,产能释放具备确定性。
  2. 多领域客户储备支撑产能消化:乘用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头部客户定点,为54GWh产能提供了多元需求保障,避免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3. 固态电池战略协同,长期竞争力凸显:半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布局与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线、未来GWh级产线规划形成协同,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赛道的技术储备与产业化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投资建议:关注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产能落地进度(重点跟踪赣州、广州基地投产时间)、第二代产品量产爬坡情况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订单进展,其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的先发优势有望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与盈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