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银行风控管理问题分析:监管处罚与业务漏洞

本文深度剖析苏商银行风控管理问题,包括监管处罚揭示的系统性缺陷、业务运营中的具体漏洞及业务模式带来的固有风险挑战,为投资者提供风险预警与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苏商银行风控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引言

苏商银行(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其业务模式以线上贷款、与股东方合作为主,这类模式对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科技能力及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监管处罚记录、公开新闻披露及业务模式特性,本文从监管层面暴露的系统性缺陷业务运营中的具体风控漏洞业务模式带来的固有风险挑战三个维度,分析其风控管理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监管处罚揭示的系统性风控缺陷

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是衡量金融机构风控合规性的直接标尺。近年来,苏商银行因多项风控管理不审慎行为多次被处罚,反映其风控体系存在系统性漏洞。

  1. 信息科技与数据管理风险
    2025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指出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不审慎、EAST数据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并罚款60万元。EAST系统(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系统)是监管部门监测金融风险的核心工具,数据质量不达标意味着苏商银行在风险数据采集、清洗、报送等环节存在流程缺陷,可能导致监管对其真实风险水平的误判。

  2. 授信与关联交易管理失效
    2024年8月,苏商银行因“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批”等七项违规行为被罚没366.78万元。统一授信管理是银行控制单一客户或关联方信用风险集中的核心手段,其失效可能导致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关联交易未审批则直接违反《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暴露其公司治理层面的风控缺失,存在利益输送或风险转嫁隐患。

  3. 业务合规性基础薄弱
    处罚还涉及“违反存款计结息规则吸收存款”“互联网贷款授信额度超过监管限额”“银票业务保证金来源审核不到位”等问题。其中,存款计结息违规可能涉及高息揽储,扰乱市场秩序;互联网贷款额度超限(如个人线上贷款额度超过监管规定的20万元上限)直接违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票保证金来源审核不严则可能导致虚假保证金或资金空转,放大票据业务风险。


二、业务运营暴露的具体风控漏洞

从公开新闻及市场反馈看,苏商银行在资产质量、客户管理、催收合规等实际业务环节存在显著风控漏洞,进一步印证其风控执行层面的薄弱。

  1. 资产质量承压,拨备覆盖能力波动
    2021-2024年,苏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2021年1.01%→2023年1.17%→2024年1.18%),拨备覆盖率则从2021年的251.07%大幅降至2023年的171.33%(2024年回升至214.02%)。不良率上升反映其信贷投放的风险筛选能力不足,而拨备覆盖率的剧烈波动(2023年接近监管红线150%)则说明其风险抵补能力不稳定,可能因贷前尽调不充分或贷后监控失效导致不良贷款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置。

  2. 客户管理与合规经营问题突出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苏商银行存在“借款时未明示担保费”“未经授权上传征信记录”等投诉,反映其在产品信息披露、客户授权管理等环节存在操作风险。此类问题不仅损害客户权益,更可能因合规瑕疵引发法律纠纷或监管二次处罚。

  3. 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失控
    2025年3月起,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被曝存在“单日多次电话轰炸”“辱骂恐吓”“泄露隐私”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2024年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处罚的记录,可推断苏商银行对合作机构的准入标准、日常监控及风险兜底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第三方机构的违规行为已演变为银行的“系统性内控失效”。

  4. 资本充足率下行,风险抵御能力弱化
    2023-2024年,苏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79%降至10.25%。资本充足率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安全垫”,其下行一方面与不良贷款增加导致的风险加权资产扩张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业务违规可能降低其资本市场吸引力,加大股权融资难度,进一步限制其风险抵补能力。


三、业务模式带来的固有风险挑战

作为民营互联网银行,苏商银行的业务模式(线上贷款、与股东方合作)天然伴随更高的风险复杂度,而其风控体系未能有效应对这些固有挑战。

  1. 线上贷款业务的多维风险
    线上贷款依赖大数据风控模型和线上身份核验技术,存在三方面固有风险:

    • 信用风险:借款人信息真实性难以完全验证(如收入证明、资产信息可能造假),且模型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敏感性不足(如经济下行期客户还款能力恶化可能被模型低估);
    • 技术风险:系统安全漏洞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或交易欺诈,技术故障(如系统宕机)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
    • 操作风险:业务流程设计若存在漏洞(如自动审批环节缺乏人工复核),或员工操作不规范(如未严格执行反洗钱流程),可能放大风险。
  2. 与股东方合作的关联风险
    民营银行与股东方的合作(如股东提供场景流量、资金支持)虽能快速拓展业务,但也带来三方面风险:

    • 关联交易风险:若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批(如2024年处罚案例),可能导致利益输送或信用风险向股东方集中;
    • 公司治理风险:股东可能过度干预经营决策(如要求放宽对关联方的授信标准),削弱银行风控独立性;
    • 声誉风险:股东若出现负面事件(如财务造假、法律纠纷),可能连带影响银行声誉,进而引发客户流失或融资成本上升。

结论与投资启示

苏商银行的风控管理问题呈现“系统性缺陷+执行漏洞+模式风险”的三重叠加特征:监管处罚揭示其在科技风控、授信管理、关联交易等基础环节存在制度性缺失;业务运营暴露其在资产质量、客户管理、合作机构监控等执行层面漏洞频发;而民营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模式则进一步放大了信用、技术及关联风险的复杂性。

对投资者/利益相关方的启示

  • 短期需关注其资本补充压力(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行)及不良贷款处置进展,警惕因风控失效导致的业绩波动;
  • 中长期需观察其内控体系整改效果(如是否完善EAST数据管理、加强关联交易审批、规范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以及业务模式与风控能力的匹配性;
  • 对于合作机构或客户,需审慎评估其产品合规性(如贷款额度、费用披露)及服务可靠性(如征信上传、催收方式),避免因银行风控漏洞遭受连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