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价格暴涨背景下沧州大化产能利用率分析报告
一、TDI行业价格暴涨的核心驱动与持续性判断
2025年7月,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市场经历了一轮罕见的价格暴涨,其核心驱动因素可从供应端收缩与需求端超预期增长两方面解析:
1.1 价格暴涨的直接表现与幅度
截至2025年7月21日,国内TDI市场呈现多区域、多厂商同步提价特征:
- 河北大厂7月打款价从月初的1.6万元/吨快速上调至2万元/吨(单月涨幅25%);
- 北方某大厂7月18日单日提价4500元/吨至18500元/吨;
- 华东市场均价较月初上涨约2000元/吨(涨幅16.7%)。
1.2 供应端收缩:全球产能阶段性“瘫痪”
此轮价格暴涨的核心矛盾在于全球TDI供应端的超预期收缩:
- 海外产能受限:欧洲最大TDI生产商科思创因电气火灾导致30万吨/年装置停产(占欧洲产能60%),叠加氯气供应中断、仓储二次起火等问题,全球约35%的TDI产能陷入瘫痪(复产需分阶段修复,预计8月底恢复50%,9月达产);日本三井化学永久性将产能从12万吨/年缩减至5万吨/年;韩国巴斯夫装置故障导致东南亚供应受限。
- 国内产能检修:万华化学福建33万吨/年新装置虽计划2025年5月投产,但仍处于年度检修期;甘肃银光、新疆巨力等国内主要厂商装置陆续停车,叠加部分企业封盘惜售,进一步加剧市场短缺。
1.3 需求端拉动:出口创历史新高
需求端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海外市场的旺盛需求:
- 2025年5月,我国TDI出口量达5.16万吨,同比飙升98.45%,创单月历史新高;
- 东南亚成为核心出口市场(年需求增速6%-8%),当地汽车零部件、人造革、隔热材料等产业对TDI的需求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逐步替代欧美供应商。
1.4 未来价格走势预判
- 短期(1-2个月):全球约50%的TDI产能开工受限(欧洲工厂停产+国内检修影响101万吨产能,占全球30%),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价格仍有超预期上涨空间;
- 中长期(1-5年):汽车、建筑等行业需求稳定增长(西部/东北地区需求有望显著提升),叠加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与老旧装置退出,供应过剩局面缓解;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与环保要求提高将推动价格温和上行。
二、沧州大化TDI业务地位与产能利用率推断
沧州大化是国内TDI行业核心参与者,其产能规模与业务占比决定了其对行业景气度的高敏感性。
2.1 公司TDI业务的核心地位
- 产能规模:公司拥有16万吨/年的TDI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约10%,为国内第二大TDI生产商;
- 收入贡献:2024年TDI业务实现收入21.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2.6%,是公司核心盈利来源。
2.2 产能利用率的间接推断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直接披露沧州大化2025年最新产能利用率数据,但结合行业背景可做如下合理推断:
- 高景气驱动生产积极性:TDI价格暴涨(单月涨幅超20%)显著提升吨产品盈利空间,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有强烈动机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甚至超负荷生产)抢占市场份额;
- 供应缺口下的产能释放:全球35%的产能因事故/检修停产,国内其他厂商(如万华化学)仍处于检修期,市场存在显著供应缺口,沧州大化作为少数正常生产的厂商,其产能利用率大概率处于高位(接近或超过100%);
- 出口需求的直接拉动:我国TDI出口量创历史新高(5月同比+98.45%),沧州大化作为主要出口商之一,需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满足海外订单需求。
三、风险提示与数据局限性说明
- 产能利用率数据缺失风险:当前未找到沧州大化产能利用率的直接官方披露数据(如公司公告、投资者问答),上述推断基于行业供需逻辑,需以公司后续公告为准;
- 价格波动风险:若欧洲科思创等海外装置复产进度超预期(如8月底前完全恢复),或国内万华化学等厂商提前结束检修,可能导致TDI价格短期回调;
-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东南亚市场需求增速若因当地经济波动放缓,可能削弱出口对价格的支撑。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TDI价格暴涨的核心驱动是全球供应端超预期收缩与海外需求高增,短期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沧州大化作为国内第二大TDI生产商(16万吨/年产能,占比10%),其TDI业务收入占比超40%,是行业高景气的直接受益者。结合行业供需逻辑推断,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大概率处于高位(接近或超过100%),有望显著受益于TDI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弹性。
投资建议:关注公司后续公告中关于产能利用率、订单情况的披露;短期可重点跟踪TDI价格走势及海外装置复产进度,中长期需关注公司在新增产能(如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方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