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鹏饮料销售费用率变动趋势,揭示其全国化扩张、品牌建设及行业竞争下的费用管理策略,探讨高投入如何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东鹏饮料(605499.SH)的销售费用率并未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是在2020-2021年上市初期经历高投入阶段(20%以上)后,于2022年起趋于稳定(15%-17%区间)。销售费用绝对值的增长主要源于全国化扩张、渠道下沉、品牌建设及新产品推广等战略需求,而收入端的高速增长(2025年一季报营收同比+183.30%)有效对冲了费用率的上行压力,体现了“高投入-高增长-规模效应”的良性循环。
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的财务数据(2020年Q1至2025年Q1),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呈现以下特征(见图1):
关键矛盾澄清:用户观察到的“销售费用率持续上升”可能是对“销售费用绝对值增长”的误读。实际上,销售费用率已从高位回落并稳定,而销售费用绝对值的增长(如2025年上半年同比+32.7%)是公司主动扩张的结果。
结合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背景,销售费用绝对值增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东鹏饮料的核心战略是从区域龙头(华南市场)向全国性品牌转型。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
功能饮料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品牌心智战”。东鹏饮料通过持续广告投入巩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核心定位: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890亿元增至2024年的1576亿元(年复合增速16.2%),吸引红牛、乐虎、体质能量等品牌激烈竞争。行业整体呈现“高营销投入”特征,东鹏饮料需通过持续投入维持市场份额(2024年市占率约22%,仅次于红牛)。
2024年起,东鹏饮料推行“1+6多品类战略”(以东鹏特饮为核心,拓展补水啦(电解质水)、VIVI鸡尾酒等6大品类)。新产品上市需前期营销投入(如试饮活动、渠道激励),导致2025年上半年经销及推广费用进一步增加。
销售费用的增长并未侵蚀公司盈利能力,反而成为收入与利润的核心驱动力:
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率已从上市初期的高投入阶段进入稳定期,其绝对值的增长是公司主动扩张战略的必然结果,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全国化扩张、品牌建设、行业竞争应对及新产品推广。从投入产出看,销售费用的增长有效拉动了收入与利润的高速增长,体现了快消品行业“以费用换规模”的典型逻辑。
投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