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好想来量贩零食门店扩张速度的可持续性,探讨行业背景、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及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量贩零食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与变革阶段,为企业门店扩张提供了外部增长空间。根据公开数据,2023-2024年行业规模从809亿元增长至1040亿元,年均增速超30%;2025年预计突破1239亿元,已成为零食销售第一大渠道(占比超40%)。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但需注意,行业已从早期“蓝海”进入“快速扩张期”,竞争逐渐加剧。未来行业将更依赖产品创新、品牌差异化及供应链深度整合,单纯的规模扩张或面临边际效益递减风险。
好想来的商业模式以“加盟为主、供应链为核”,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盟政策与运营支持:
加盟流程完善(需实地考察、认可理念、服从管理),提供全方位运营指导(包括选址、陈列、培训)及部分市场扶持计划。授权店铺面积80-150平米(含仓库和办公室),对加盟商的硬件要求明确,有助于标准化管理。
供应链体系:
采用“厂家直供+自有物流”模式,拥有专业产品开发团队、自有物流车队及仓储中心(4仓协同配送),通过缩短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为“平价策略”提供基础。
产品与定价策略:
产品种类超2000+,更新频率高(支撑消费者新鲜感),选品严格且陈列科学;定价以“平价”为核心,加盟商可灵活调整,兼顾市场竞争力与盈利空间。
总结:好想来的核心优势在于13年行业经验积累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成熟的ERP管理系统及标准化盈利模型,这些是支撑其快速扩张的底层基础。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好想来单品牌签约门店突破1万家(部分测算称实际门店达12400家),并预计2025年线下门店或达16000家(概率超90%),甚至18000家(概率65%)。从数据看,其扩张速度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但需注意,公开信息中未披露具体的地域分布(如是否集中于低线城市或存在区域饱和风险)、单店营收/盈利数据,以及近一两年的开店速度(如月均/季度新增门店数)。此外,作为非上市公司,其融资情况、单品牌营收及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数据未公开(仅万辰集团2024年旗下量贩零食业务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未单独拆分好想来数据),这为评估其扩张的财务可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
量贩零食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好想来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等。对比来看:
关键矛盾:若好想来无法通过产品差异化(如增加自有品牌、健康零食占比)或供应链效率提升(降低采购成本)对冲价格战影响,其加盟政策的吸引力将被削弱,进而制约扩张速度。
好想来的快速扩张虽受益于行业高增长,但面临以下核心风险,可能影响其扩张的可持续性:
供应链压力:门店数量激增(2025年或达1.8万家)对物流、仓储及品控提出更高要求。若供应链未能同步升级(如仓储覆盖半径不足、品控标准下降),可能导致供应延迟或产品质量问题,损害品牌口碑。
加盟管理挑战:加盟商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管理半径过大,部分加盟商因盈利不及预期(受价格战影响)而降低运营积极性,甚至出现“关店潮”,反向拖累扩张节奏。
竞争加剧的利润侵蚀:行业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持续,若好想来无法通过产品创新(如增加高毛利品类)或品牌溢价(如强化“品质”标签)提升单店盈利,加盟商的持续投入意愿将下降。
综合判断:好想来的门店扩张速度当前具备一定支撑(行业高增长、供应链基础、品牌认可度),但可持续性面临显著挑战。若未来1-2年无法解决供应链升级、产品差异化及加盟商盈利问题,其扩张速度可能因“规模不经济”而放缓;反之,若能在管理精细化、竞争策略调整上取得突破,仍有机会维持较快扩张。
对于关注量贩零食赛道的投资者,需重点跟踪以下指标以评估好想来扩张的可持续性:
短期内,好想来的扩张速度或因行业红利维持高位,但长期可持续性需依赖上述风险点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