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电海缆业务订单增长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核心结论
亨通光电海缆业务(对应“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板块)订单增长具备较强可持续性,核心驱动来自行业需求高景气(海上风电、跨国通信等)、公司技术与订单获取能力优势,叠加财务健康度提升提供的扩张基础。但需关注地缘政治、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风险对短期订单落地的潜在影响。
二、内部支撑:财务健康与业务竞争力
1. 财务表现:营收与利润双增,盈利效率持续提升
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数据,亨通光电近5年(2020-2024)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稳健增长:
- 营收端:2020年营收323.84亿元,2024年增至599.84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6.8%;2024年同比增速25.96%,较2023年(2.49%)显著加速,显示业务扩张动能增强。
- 利润端:净利润从2020年10.62亿元增至2024年27.69亿元,CAGR为26.8%;2024年同比增速28.57%,延续高增长态势。
关键财务指标优化:
- ROE(净资产收益率):从2020年的6.31%提升至2024年的10.22%,反映公司利用股东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持续增强,为业务扩张提供了财务基础。
- 毛利率结构:2024年“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高达33.53%,远超公司整体制造业毛利率(13.21%),是利润的核心贡献来源(尽管收入占比仅2.39%)。
2. 海缆业务竞争力:高毛利+订单落地能力
- 业务定位:“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是公司明确的高毛利战略板块,2024年毛利率较光通信板块(25.59%)更高,显示其技术壁垒与议价能力。
- 订单获取能力:2025年7月公告显示,公司及子公司近期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总金额15.09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2.52%),涵盖广西钦州、湛江徐闻东三等国内海上风电项目及中东海洋油气项目,验证其在国内外市场的订单承接能力。
三、外部驱动:行业需求高景气,政策与技术双轮支撑
1. 行业核心驱动力
- 海上风电装机需求:全球“双碳”目标下,海上风电因发电效率高、土地占用少,成为新能源重点方向。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沿海省份(如广东、福建)已出台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规划,直接拉动海底电缆(海缆)需求(海缆占海上风电投资的15%-20%)。
- 跨国通信与数据互联需求: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尤其是AI算力需求)推动跨洋海底光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参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海缆项目,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 政策支持: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数字新基建”等政策明确支持海缆网络建设,为行业提供长期政策红利。
2. 市场空间与竞争格局
- 市场规模:尽管暂无具体预测数据,但据行业经验,全球海缆市场年需求约300-500亿元(含电力与通信海缆),中国占比约30%-40%,且随海上风电装机加速(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或超60GW,较2020年增长3倍),海缆需求将持续扩容。
- 竞争格局:国内海缆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参与者为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亨通光电凭借全产业链优势(覆盖光棒-光纤-光缆-海缆)、技术积累(特种光纤细分市场领先)及财务健康度(ROE高于长飞光纤、东方电缆),稳居第一梯队,市场份额稳定。
四、风险与挑战
- 地缘政治风险:国际项目(如中东)可能受地缘冲突、贸易壁垒影响,需关注公司海外订单的区域分布与风险对冲能力。
- 原材料价格波动:海缆主要原材料为铜、光纤等,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如2022年铜价波动),可能压缩毛利率。
- 技术迭代风险:柔性直流输电、新一代光纤技术等快速迭代,若公司研发投入不足,可能面临技术落后风险。
五、结论与投资启示
结论:亨通光电海缆业务订单增长具备较强可持续性,核心逻辑为:
- 行业需求端:海上风电、跨国通信等长期驱动明确,政策支持力度大;
- 公司供给端:高毛利业务定位清晰,订单获取能力强,财务健康度提升支撑扩张;
- 竞争格局: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技术与产业链优势显著。
投资启示:
- 短期关注:2025年新增订单落地进度(尤其是海上风电项目)、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
- 长期关注: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如“一带一路”项目)、技术研发投入(如柔性直流海缆)及产能规划(若未来公告扩产计划,将进一步强化增长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