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东鹏饮料终端覆盖数增长如何通过营收增长影响市销率(P/S),探讨其渠道扩张策略、单店产出及市场竞争对估值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用户核心关注“东鹏饮料终端覆盖数增长如何影响其市销率(P/S)”。市销率(P/S)是市值与营业收入(TTM)的比值,其变动由“市值增长”与“营收增长”的相对速度决定。终端覆盖数作为渠道扩张的核心指标,理论上通过提升产品触达能力推动营收增长,进而影响市场对公司未来增长的预期(反映在市值中)。本报告将结合历史数据与渠道扩张策略,验证这一逻辑链条的实际传导效果。
根据公开信息(公司公告、券商研报等),东鹏饮料终端覆盖数近年持续扩张:
核心特征:终端覆盖数在2024年呈现加速增长(增速从13.4%提升至17.6%),反映公司渠道扩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东鹏饮料的渠道扩张以“全国化+下沉市场”为核心方向,具体策略包括:
渠道竞争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以40.86%的销售量份额稳居第一(销售额份额29.06%,仅次于红牛),终端数量优势(近400万家)是其市场份额领先的核心支撑。
终端覆盖数增长对市销率的影响需通过“终端扩张→营收增长→市值预期变化→P/S变动”的链条验证。以下结合历史数据与行业逻辑展开分析:
终端覆盖数扩张的直接目标是提升产品触达消费者的能力,从而推动营业收入增长。根据东鹏饮料的渠道策略,其终端扩张主要通过“下沉市场渗透”和“全国化布局”实现,这两类市场的消费潜力(如低线城市能量饮料渗透率提升)理论上能转化为营收增量。
但需注意,券商研报(太平洋证券)指出,东鹏饮料的单店年销售额存在波动,且三、四线城市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单店产出(单店销售额)延续下降趋势。若终端数量增长但单店产出下降,总营收增长可能不及预期。例如,2024年终端数量增长17.6%,但需观察同期营收增速是否匹配(见下文量化分析)。
根据金融数据分析师提供的量化数据(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东鹏饮料的市销率(PS_TTM)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q_sales_yoy)的相关性仅为0.17(弱正相关),具体表现为:
结论:营收增长对市销率的直接拉动作用有限,市场对东鹏饮料的估值不仅关注短期营收增速,还综合考虑盈利能力、单店产出质量、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增长预期等因素。
结合终端扩张策略与历史数据,终端覆盖数增长对市销率的影响可分为“正向驱动”与“潜在风险”两方面:
正向驱动:
若终端扩张有效提升营收增速(如低线市场渗透率提升、单店产出稳定),市场可能对公司未来增长预期增强,推动市值增速超过营收增速,从而提升市销率。例如,2024年终端数量加速增长(+17.6%)若能带动营收增速同步提升,可能支撑PS_TTM向历史高位(4.01)靠近。
潜在风险:
若终端扩张伴随单店产出下降(如三、四线城市竞争加剧导致促销成本上升),或扩张成本过高(如渠道维护费用增加)压缩利润空间,可能导致营收增速不及预期,市场对未来增长的信心减弱,进而压制市销率。例如,若单店产出持续下降,即使终端数量增长,总营收增速可能放缓,PS_TTM或面临下行压力。
当前东鹏饮料市销率(PS_TTM=3.71)处于历史中位(3.15-4.01),反映市场对其渠道扩张效果的中性预期。结合终端覆盖数增长与行业竞争格局,投资需关注以下关键点:
单店产出的持续性:终端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跟踪单店销售额(单店产出)是否稳定或提升。若单店产出下降,终端扩张的“量增”可能无法转化为“质增”,制约营收增长潜力。
下沉市场的竞争壁垒:三、四线城市是东鹏饮料的核心增量市场,需关注其与竞品(如红牛、乐虎)的竞争态势。若能通过品牌力或渠道粘性维持单店份额,下沉市场的增长可持续性将增强。
多品类协同与海外扩张:东鹏饮料的长期增长点在于“主品(能量饮料)下沉+电解质水放量+海外市场扩张”。若多品类协同效果显著(如电解质水贡献新营收增量),市场可能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
投资启示:短期来看,终端覆盖数增长对市销率的影响中性,需观察单店产出与营收增速的匹配性;长期若多品类扩张与海外布局落地,市销率有望向历史高位突破。
结论:东鹏饮料终端覆盖数增长通过推动营收增长影响市销率,但实际效果受单店产出、下沉市场竞争及多品类扩张等因素制约。当前市销率处于历史中位,反映市场对其渠道扩张效果的中性预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单店产出质量与长期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