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海辰储能587Ah电芯是否涉嫌技术侵权,探讨其与宁德时代的专利重叠、产品参数相似性及法律诉讼进展,揭示潜在风险与投资启示。
截至2025年8月4日,尚无明确法律定案证据表明海辰储能587Ah电芯存在技术侵权问题,但市场传闻与法律诉讼迹象显示其技术争议风险较高。关键争议点集中于其与宁德时代的专利重叠性、产品参数高度相似性,以及历史技术纠纷记录。需重点关注2025年8月12日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案的开庭结果,该案件可能成为判定587Ah电芯是否侵权的关键依据。
海辰储能于2025年4月推出的587Ah电芯,定位于2小时储能场景,技术参数为尺寸73.5×286.0×216.3mm、体积能量密度415Wh/L,采用卷绕工艺,系统集成架构与行业主流技术路线(如宁德时代)存在底层共识。该产品是海辰储能在大容量电芯领域的核心布局,其技术合规性对公司市场竞争力与专利壁垒构建至关重要。
据媒体报道,海辰储能的专利中72%与宁德时代高度重叠,且有121项专利正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其核心专利“模块化储能系统”已被初步认定无效。若上述专利最终被判定无效,可能削弱海辰储能技术的独立性,间接强化侵权指控的合理性。
2025年6月25日,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海辰储能及相关方(案件号:(2025)闽09民初59号),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宁德时代的核心指控包括:
海辰储能存在技术侵权或专利纠纷的过往记录:
在大容量储能电芯(如580Ah级别)领域,技术竞争已从“参数提升”转向“专利壁垒构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如宁德时代2025年上海SNEC光伏展展示的587Ah电芯能量密度达434Wh/L,较上一代提升10%),逐步形成技术代差优势与专利护城河。海辰储能587Ah电芯的技术路线与头部企业高度重合,若无法证明其技术的独立创新性,可能面临专利诉讼常态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