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近八成存政策风险分析

分析海辰储能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近八成的政策风险,包括《通胀削减法案》、高关税及技术壁垒对其业务的影响,提供投资启示与应对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8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海辰储能美国市场收入占比及政策风险分析报告


一、公司业务与市场分布核实:收入占比信息的不确定性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是盛屯矿业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聚焦于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储能电池及综合解决方案。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子公司及办事处,截至2024年12月已落地超300个项目,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近八成”这一说法目前缺乏公开可验证的信息来源。由于海辰储能尚未上市,其财务数据(如分地区收入构成)未通过标准化渠道披露,因此该比例的准确性无法直接核实。这一信息可能来源于非官方渠道(如行业传闻、未经验证的媒体报道等),需谨慎对待。


二、美国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多重限制与潜在风险

若假设海辰储能对美国市场的收入依赖度较高(如接近八成),其业务将直接暴露于美国针对中国储能行业的政策环境中。当前美国对中国储能产品的政策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长期挤压效应

美国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对新能源领域的本土供应链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将多数中国锂电企业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具体影响包括:

  • 市场份额挤压:美国本土及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国家的储能企业将优先获得税收抵免(如储能系统安装可获30%补贴),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被削弱。
  • 需求端收缩:美国终端用户(如电网、工商业)为享受补贴,可能转向采购符合IRA要求的产品,导致中国储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
  • 短期依赖与长期替代:当前美国本土储能产业链(如电池材料、系统集成)配套产能不足,短期内仍需进口中国产品;但长期看,随着美国本土产能扩张(如特斯拉、LG新能源等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可能逐步降低。
2. 高关税压力:直接推升出口成本

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综合关税已提升至34%,而储能电池作为重点限制品类,综合关税进一步攀升至约82.4%。据测算,中国企业每出口1GWh储能系统,需额外承担约2.5亿元人民币的关税成本。若未来美国以“301调查”等名义进一步加征关税(历史上美国曾多次以此为由对中国科技产品加税),海辰储能的出口成本将面临更大压力。

3. 非关税壁垒:技术标准与国家安全审查

美国通过技术标准、认证要求及“国家安全”审查设置了多重贸易壁垒:

  • 技术标准:美国对储能产品的安全、能效、环保等标准(如UL认证、IEEE标准)要求严格,中国企业需投入额外成本进行产品适配。
  • 强制性认证:储能电池及系统需通过UL1973(储能系统安全)、UL9540(储能系统测试)等认证,认证周期长、费用高,可能延缓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进度。
  • 国家安全审查:美国以“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为由,可能对中国储能企业的投资、合作项目启动审查(如CFIUS审查),甚至直接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如电网储能)。

三、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潜在政策风险评估

若海辰储能美国市场收入占比确实接近八成,其业务将面临以下四类核心政策风险:

1. 成本上升与利润压缩风险

高额关税(82.4%)将直接推升出口成本,叠加IRA补贴政策对本土企业的倾斜,海辰储能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将显著下降。若无法通过提价转移成本(终端用户对价格敏感),其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若被迫降价维持市场份额,则可能导致亏损。

2. 市场准入与份额流失风险

IRA对补贴资格的限制、技术标准及认证要求的提高,将抬高海辰储能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美国本土企业(如Fluence、特斯拉)及FTA国家企业(如韩国LG新能源)将凭借政策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海辰储能可能面临“增量难获、存量流失”的双重压力。

3. 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海辰储能的原材料供应(如锂、镍等关键金属)及供应链协作。例如,若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实体清单”制裁,其与美国本土合作伙伴的技术合作、订单交付可能被迫中断;此外,IRA对“关键矿物来源”的限制(要求一定比例的关键矿物需来自美国或FTA国家)也可能导致海辰储能的供应链重构成本上升。

4.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如科技竞争、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美国政策进一步收紧。历史上,美国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实施制裁,若海辰储能被纳入类似限制范围,其在美国的业务可能面临全面停滞风险。


四、结论与启示

核心结论:目前“海辰储能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近八成”的说法缺乏公开可验证的信息来源,其对美国市场的实际依赖程度无法确认。但假设该比例属实,海辰储能将高度暴露于美国政策风险中,面临成本上升、市场准入受阻、供应链波动及地缘政治冲击等多重挑战。

投资启示

  1. 信息核实优先级:投资者需谨慎对待非官方渠道的收入占比信息,建议通过公司官方披露(如IPO招股书,若未来上市)或权威行业报告(如高工锂电、GGII)获取更可靠数据。
  2. 政策风险应对建议:若海辰储能确实高度依赖美国市场,需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如欧洲、东南亚等),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同时,可通过在海外(如墨西哥、加拿大)设厂规避关税,并积极适配美国技术标准以提升合规性。
  3. 长期关注指标:重点跟踪美国IRA政策执行细节(如补贴比例、关键矿物来源要求)、关税调整动态及海辰储能的海外产能建设进度,以评估其抗风险能力。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可查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