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银行2025Q1营收降净利增原因分析 | 财经研报

深度解析紫金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4.82%但净利润增长4.04%的背离现象,从净息差收窄、中间业务疲软、非息收入优化及成本控制等维度揭示核心驱动因素,提供投资启示。

发布时间:2025年8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紫金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背离现象分析报告

一、现象概述:营收下降与净利润增长的背离

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及公开财报数据,紫金银行(601860.SH)2025年第一季度(以下简称“2025Q1”)呈现显著的营收与净利润走势背离特征:

  • 营业总收入:2025Q1为11.41亿元,较2024年同期(11.98亿元)同比下降4.82%;
  • 归母净利润:2025Q1为4.22亿元,较2024年同期(4.05亿元)同比增长4.04%。

这一“营收降、利润升”的背离现象需从营收端与利润端的驱动因素差异展开分析。


二、营收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

紫金银行2025Q1营收下滑主要受利息收入增长乏力中间业务表现疲软双重拖累,具体原因如下:

  1. 净息差收窄压制利息收入
    净息差(NIM)是衡量银行生息资产收益能力的核心指标。2025Q1紫金银行净息差为1.23%,较2024年同期的1.42%下降0.19个百分点。净息差收窄的主因包括:
  • 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市场利率中枢下行,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受限;
  • 行业竞争加剧,为争夺优质客户,部分贷款产品利率下调,进一步压缩息差空间。

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传统营收主力(通常占比超60%),其增速放缓直接导致总营收承压。

  1. 中间业务创新不足,未能弥补缺口
    中间业务(如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银行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方向,但2025Q1紫金银行中间业务表现疲软: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虽同比增长20.2%,但绝对规模较小(占总营收比重未超过15%),难以抵消利息收入下滑的缺口;
  • 业务创新不足,传统结算、代理等低附加值业务仍占主导,高附加值的财富管理、投行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综上,净息差收窄与中间业务增长乏力共同导致2025Q1营收同比下降。


三、净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尽管营收下滑,紫金银行2025Q1净利润仍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非息收入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强化拨备计提节奏调整

  1. 非息收入贡献度提升
    2025Q1非利息净收入为3.1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27.3%),较2024年同期显著改善: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0%,主要源于债券投资及同业资产配置效率提升;
  • 其他非息收入(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贡献增加,反映银行资产配置策略向多元化转型。

非息收入的高增长部分对冲了利息收入下滑对总营收的负面影响,同时其成本率(业务及管理费/非息收入)通常低于利息业务,对净利润的边际贡献更高。

  1. 成本管控效果显著
    2025Q1紫金银行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经营效率提升:
  •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速低于营收降幅,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收)较2024Q1下降2.1个百分点;
  • 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刚性支出增速放缓,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1. 拨备计提节奏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2025Q1末拨备覆盖率为202.52%(较2024年末提升1.08个百分点),处于监管要求(≥150%)的安全区间。拨备覆盖率的稳定意味着银行未因短期利润压力而大幅减少拨备计提,同时也未因过度计提而侵蚀利润。这一平衡策略为净利润增长提供了支撑。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紫金银行2025Q1营收与净利润的背离,本质是营收端受息差收窄与中间业务疲软拖累,而利润端受益于非息收入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强化及拨备计提节奏稳定的综合结果。

投资启示:

  • 短期需关注净息差修复进展:若宏观经济回暖带动市场利率回升,或银行通过优化贷款结构(如提升高收益零售贷款占比)改善定价能力,息差收窄压力有望缓解,支撑营收恢复;
  • 中长期需观察中间业务转型成效: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是银行轻资本转型的关键,需关注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布局进展;
  • 拨备覆盖率的稳定性反映资产质量稳健性:当前拨备水平为风险抵补提供了充足缓冲,但需持续跟踪不良贷款生成率,避免潜在资产质量恶化对利润的冲击。

总体而言,紫金银行2025Q1的利润增长具备一定内生动力,但营收端的疲软仍需通过业务结构优化逐步改善。投资者需结合后续季度的息差、非息收入及资产质量数据,综合判断其盈利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