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上半旬 小马智行研发费用占比分析:合理性及风险解读

分析小马智行183.6%的研发费用占比是否合理,对比行业基准,探讨L4自动驾驶技术高投入的阶段性必要性及潜在商业化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8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小马智行技术研发费用占比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核心结论

小马智行当前技术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行业可比公司,但结合其所处的自动驾驶L4技术攻坚阶段商业化初期的高投入特性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来看,其高研发投入具有阶段性合理性。然而,需警惕其营收增速与研发投入增速的匹配性,以及长期亏损对现金流的压力。


二、关键数据与行业基准对比

(一)小马智行研发费用与营收数据

根据搜索分析师获取的公开信息(2024年及2025年Q1数据):

  • 2024年:研发费用1.3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6亿元),营业收入750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约为183.6%(10.06亿/5.48亿)。
  • 2025年Q1:研发费用2.95亿元(约4058万美元),营业收入1400万美元(约1.02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约为289.2%(2.95亿/1.02亿)。

(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占比基准

为建立行业参考,我们选取A股中与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技术相关的两家代表性上市公司(德赛西威、中科创达),计算其最近三个财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数据来源:金灵量化数据库):

公司名称 2022年研发占比 2023年研发占比 2024年研发占比 平均研发占比
中科创达 15.55% 18.13% 19.09% 17.59%
德赛西威 10.80% 9.05% 8.17% 9.34%

行业特征总结

  • 中科创达(智能操作系统技术商)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占比长期维持在15%-19%,反映其对技术创新的高度依赖;
  • 德赛西威(汽车电子供应商)因业务规模更大、产品线更成熟,研发占比在8%-11%,体现其技术迭代的稳健性。

对比结论:小马智行2024年研发占比(183.6%)远超行业可比公司,2025年Q1甚至进一步攀升至289.2%,绝对值显著偏高。


三、高研发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一)行业特性:自动驾驶L4技术的高壁垒与长周期

小马智行核心业务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暂未涉及L5)。L4级自动驾驶需实现“限定场景下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门槛极高,需在感知算法、决策控制、车路协同等领域持续投入。根据行业共识,L4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化商用的周期通常为8-10年,且需累计数千万公里的路测数据验证安全性(小马智行2024年已完成超200万公里路测)。因此,技术攻坚阶段的高研发投入是行业共性

(二)公司发展阶段:商业化初期的“烧钱”特性

小马智行于2024年11月完成IPO,当前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 Robotaxi业务:第七代车型虽已量产并降低70%成本(单辆改造成本3万美元,接近传统网约车盈亏平衡点),但尚未实现规模化运营(仅在深圳等城市试点);
  • 合作量产:与丰田、广汽等车企的合作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贡献稳定收入。

在此阶段,公司需通过高研发投入维持技术领先性(如全球首个L4车规级域控制器、4颗英伟达Orin X芯片实现L4自动驾驶),同时支撑路测、数据积累及硬件迭代,高研发投入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必要代价

(三)研发效率与成果转化

尽管研发占比极高,但小马智行的研发投入已体现出一定效率:

  • 成本控制:第七代Robotaxi成本较上一代降低70%,单辆改造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Waymo等竞品单辆成本普遍超5万美元);
  • 技术领先性:同硬件配置下,小马智行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竞品仅能实现L2级),事故率仅为人类驾驶的1/10,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突出。

四、潜在风险与挑战

(一)营收增速与研发投入的匹配性

2024年小马智行营收仅7503万美元(同比增长4.3%),而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1.6%,但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若未来营收增速无法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将持续推高净亏损(2024年净亏损2.75亿美元,2025年Q1净亏损同比扩大79.8%),可能导致现金流压力。

(二)商业化进展的不确定性

自动驾驶L4技术的商业化依赖政策(如路权开放)、基础设施(如车路协同)及用户接受度等外部因素。若Robotaxi或合作量产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高研发投入的“回报周期”将进一步延长,可能影响公司长期可持续性。


五、结论与投资启示

结论

小马智行当前研发费用占比(2024年183.6%)显著高于行业可比公司,但结合其所处的L4技术攻坚阶段商业化初期特性研发效率,高投入具有阶段性合理性。然而,其营收增速与研发投入增速的不匹配性,以及商业化进展的不确定性,需重点关注。

投资启示

  • 短期:需跟踪其商业化进展(如Robotaxi订单量、合作车企量产落地情况)及营收增速,若营收能快速放量(如年增速超50%),高研发投入的合理性将得到验证;
  • 长期:需关注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如单位研发投入对应的路测里程、成本下降幅度)及毛利率改善(2025年Q1毛利率16.6%,同比下滑4.4个百分点),若毛利率持续低迷,需警惕研发投入的“低效消耗”风险;
  • 对比参考:可对标Waymo等国际竞品的研发投入节奏(Waymo研发占比长期超200%),若小马智行在成本控制、技术指标上保持相对优势,则其高投入策略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