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紫金银行2024年净利润增速下滑至0.3%的原因,包括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不足、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核心因素,揭示城商行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及投资风险。
紫金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仅0.3%(2024年年报数据),增速近乎停滞,核心原因是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叠加非息收入规模有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最终拖累整体利润增长。行业层面,LPR下调、存款定期化等宏观环境加剧了息差压力;公司层面,利息收入占比过高、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结构问题放大了行业冲击。
根据金灵量化数据库及公开财报数据,紫金银行(601860.SH)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24亿元,同比增速仅0.3%(2023年增速为1.16%),增速显著放缓。从利润表结构看,银行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所得税,因此需重点分析收入端(利息净收入、非息收入)与支出端(信用减值损失等)的变动。
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NIM)。根据搜索数据,紫金银行净息差从2019年的2.12%持续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1.52%(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跌至1.23%(历史新低)。净息差收窄的主因包括:
尽管金灵量化数据库未直接披露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搜索结果显示,2024年紫金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6.67亿元激增至8.16亿元,同比涨幅达22.14%,成为侵蚀利润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紫金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4年中报为1.15%,较2020年中报的1.68%四连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8.98%(较年初增加1.7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改善。因此,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可能源于更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如应对潜在风险),而非资产质量恶化。
紫金银行的业绩压力并非个例,而是城商行、农商行面临的共性问题:
紫金银行净利润增速停滞的核心矛盾是净息差收窄与收入结构失衡。短期看,若LPR维持低位或进一步下行,息差压力难有显著改善;中长期需关注其非息收入的增长潜力(如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及资本补充进展。投资者需警惕息差持续收窄对利润的压制,同时跟踪公司中间业务转型和资产质量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