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中旬 际华集团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分析:关联交易、募投项目延期与监管处罚

深度解析际华集团(601718.SH)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包括关联方借款未披露、募投项目延期程序缺失、政府补助滞后等违规行为,及其引发的上交所通报批评与证监会立案调查,揭示公司治理缺陷与市场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际华集团(601718.SH)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际华集团(股票代码:601718.SH)作为一家以纺织服装、应急防护等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近年来因多次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受到监管机构关注。根据公开信息及监管文件,其违规行为涉及关联方借款未及时披露、募投项目延期程序缺失、历史政府补助披露滞后等多类事项,并最终于2025年8月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本文基于监管公告、媒体报道及公开信息,对其违规具体内容及影响进行梳理。


二、信息披露违规具体内容及时间线

(一)关联方借款未及时披露(2022-2024年)

2022年12月,际华集团公告拟转让陕西际华园股权及债权;2023年1月,陕西际华园使用际华集团提供的借款购地,并于2023年2-4月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但直至2024年7月监管机构问询后,公司才补充披露该关联方借款事项。
违规核心:关联方资金往来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交易”,需在发生时及时履行临时公告义务。际华集团未在借款发生(2023年1月)及还款(2023年4月)时披露,延迟近15个月,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原则。

(二)募投项目延期未履行程序(2012-2024年)

根据2024年8月公司公告,其多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原计划2012-2023年达到可使用状态)实际未按原定日期完成建设,但公司直至2024年8月才召开董事会审议延期事项并完成披露。
违规核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明确规定,募投项目出现延期需及时披露进展并履行内部审议程序。际华集团长期未就延期事项进行披露,且未提前履行董事会审议,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合规性”要求。

(三)历史政府补助未及时披露(2016-2017年)

2016-2017年,际华集团收到大额政府补助,但仅在定期报告中提及,未通过临时公告及时披露。2017年,北京证监局因此对公司出具警示函。
违规核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若对当期利润影响重大(通常指超过净利润的10%),需通过临时公告单独披露。公司未履行该义务,属于“重大信息遗漏”。

(四)202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2025年8月)

2025年8月8日,际华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目前调查尚未结束。


三、监管机构处理措施

  1. 上交所纪律处分(2024年11月):针对关联方借款未披露及募投项目延期问题,上交所对际华集团及相关责任人(时任董事长吴同兴、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前军、时任总会计师刘改平、时任董秘邱卫兵)予以通报批评,认定其行为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关于信息披露的多项规定。
  2. 上交所监管工作函(2025年1月):就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督促其完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3. 证监会立案调查(2025年8月):作为对前期违规行为的进一步核查,证监会介入调查,若最终认定存在《证券法》规定的“重大违法”情形(如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公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投资者诉讼甚至退市风险。

四、事件影响分析

  1. 市场反应:2025年8月8日立案当日,公司股价涨停,但据财联社报道,存在游资集中买入现象,短期市场情绪与长期监管风险可能存在背离。
  2. 法律风险:若证监会调查认定存在信息披露违法,投资者可依据《证券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若涉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如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
  3. 信用与经营影响:多次违规已损害公司市场信誉,可能影响其融资成本(如债券发行利率上升)及业务合作(如客户对其合规性的质疑)。

五、结论与启示

际华集团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呈现“多类型、长期化”特征,涵盖关联交易、募投项目、政府补助等核心领域,反映其内部治理(如董事会决策程序、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投资者需重点关注证监会调查进展及最终结论,警惕潜在退市风险;同时,上市公司应以此为鉴,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执行,避免因“程序缺失”或“主观疏忽”引发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