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能科应收账款逾期严重性分析:核心客户逾期超70%

长江能科应收账款逾期问题突出,核心客户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逾期比例近90%,账龄结构恶化,坏账准备上升。报告深度解析逾期原因及投资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长江能科应收账款逾期严重性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概述

长江能科全称“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73867),是北交所上市企业,专注于能源化工专用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与服务,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业务模式以面向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的设备销售为主,客户结构具有行业集中度高、单笔交易金额大的特点。


二、应收账款逾期现状与严重性评估

(一)应收账款规模与收入占比:总量增长,占比波动回升

近三年(数据覆盖期未明确,推测为2022-2024年),长江能科应收账款总额分别为7630.96万元、1.03亿元、1.10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约20%)。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看,分别为34.83%、29.65%、34.98%,2024年占比回升至34.98%,接近2022年水平,表明应收账款规模与收入增长的匹配度存在波动,且整体占比偏高(超过30%)。

(二)账龄结构:短期占比下降,中长期逾期风险上升

账龄分布是评估应收账款质量的核心指标。近三年数据显示: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60.28%(2022)、87.40%(2023)、62.68%(2024);
  • 2024年1-2年应收账款占比达27.86%(较2023年显著提升)。

关键解读:2023年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大幅提升(87.40%)可能反映当年回款改善,但2024年该比例回落至62.68%,同时1-2年账龄占比升至27.86%,说明部分应收账款未能在1年内收回,账龄延长,逾期风险显著增加。

(三)逾期比例:核心客户逾期严重,个别客户全额逾期

2024年,公司核心客户的应收账款逾期回款比例如下:

  • 中国石化:94.53%;
  • 中国海油:89.96%;
  • 中工国际:70.82%;
  • 深圳市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100%。

关键结论

  • 前三大核心客户(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工国际)的逾期比例均超过70%,其中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逾期比例甚至接近90%,表明大型能源企业客户的付款周期显著延长;
  • 深圳市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全额逾期,反映该客户可能存在严重的资金链问题或信用风险。
(四)坏账准备:计提规模上升,潜在风险暴露

近三年,公司应收账款对应的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682.87万元、526.63万元、836.10万元,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较2022年增长22.4%)。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原前五大客户)因欠款金额高、账期长,且当年已不在前五大客户之列,其后续坏账准备计提可能进一步增加公司财务压力。


三、应收账款逾期的核心驱动因素

  1. 商业竞争与赊销策略:能源化工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可能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如延长账期)吸引客户,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扩张。
  2. 行业结算特性:大型能源企业采购设备后,需经过验收、审计等多环节,结算周期普遍较长(通常3-12个月),客观上导致销售与收款存在时间差。
  3. 债务方信用风险:部分客户(如深圳市融资租赁)因自身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困难,缺乏偿债能力;个别客户甚至存在恶意拖延付款行为。
  4. 公司内部管理不足:可能存在催收机制不健全(如员工缺乏专业催款知识)、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如对山东裕龙石化的风险预判不足)等问题。

四、风险提示与投资启示

(一)主要风险
  • 现金流压力:高比例逾期应收账款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恶化,影响研发投入、设备采购等日常运营;
  • 坏账损失风险:若深圳市融资租赁、山东裕龙石化等客户的欠款无法收回,公司需计提大额坏账准备,直接侵蚀利润;
  • 信用政策调整风险:若公司为控制风险收紧赊销政策,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影响收入增长。
(二)投资启示
  1. 关注后续回款进展:重点跟踪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核心客户的逾期账款回收情况,以及深圳市融资租赁、山东裕龙石化的债务处理方案(如协商还款、法律诉讼等);
  2. 评估坏账准备充足性:结合2024年坏账准备计提规模(836.10万元)与应收账款总额(1.10亿元),当前坏账计提比例约7.6%,需对比行业平均水平(通常5%-10%)判断是否充分;
  3. 观察公司应对措施:尽管目前未披露具体催收或核销计划,但需通过公司公告、投资者交流会等渠道,关注其是否采取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引入第三方催收、优化结算条款等措施。

结论:长江能科应收账款逾期问题较为严重,核心表现为规模持续增长、账龄结构恶化、核心客户高比例逾期及坏账准备计提上升。其背后是行业竞争、结算周期、客户信用风险及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回款进展与公司应对策略,以评估其对现金流和盈利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