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鸣鸣很忙”闭店率攀升至1.9%的风险分析报告
一、核心信息澄清与数据核实
根据公开信息核查,“鸣鸣很忙”全称为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领域的头部企业,旗下运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大零食量贩品牌,并非新式茶饮品牌。用户提及的“闭店率攀升至1.9%”数据目前无明确来源(如权威行业报告、公司官方披露或可信媒体报道),统计周期(月/季度/年度)、统计范围(全国门店/区域门店)及行业对比基准(如零食连锁行业平均闭店率)均未明确,因此该数据的真实性与参考价值需谨慎看待。
二、零食连锁行业的普遍经营风险背景
尽管“鸣鸣很忙”属于零食连锁赛道,但闭店率作为零售连锁行业的核心运营指标,其攀升通常与行业共性风险高度相关。结合当前零食连锁及类似加盟制零售行业的市场环境,需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维度:
(一)市场竞争加剧与品牌吸引力弱化
零食连锁行业近年呈现“高速扩张+高度内卷”特征。据不完全统计,2024-2025年全国新注册零食连锁品牌超200个,头部品牌(如零食很忙、赵一鸣、戴永红)门店数量均突破3000家,区域市场(如湖南、江西)单公里内同类型门店密度已超5家。
竞争压力直接表现为:
- 消费者选择冗余,品牌差异化难度加大(产品同质化、价格带重叠);
- 新品牌通过低价促销(如“临期食品特卖”“会员折扣”)分流客群,头部品牌客流量增长放缓;
- 若品牌未能通过产品创新(如自有品牌占比提升)或场景升级(如社区便利化服务)建立壁垒,门店获客成本将持续上升,闭店风险随之增加。
(二)运营成本挤压与门店盈利能力承压
零食连锁以加盟模式为主,加盟商利润空间直接决定门店存续能力。当前加盟商面临三重成本压力:
- 租金成本:核心商圈及社区优质点位租金年涨幅约8%-12%,部分热门区域(如长沙五一商圈)租金占比已超营收的15%;
- 人力成本:2025年全国餐饮/零售行业平均月薪同比上涨6%,单店(3-5人)人力成本占比升至20%-25%;
- 供应链成本:零食原材料(如坚果、糖果)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2025年上半年平均采购成本上涨约5%,叠加物流费用(燃油价格上涨),综合成本压力显著。
若单店月营收无法覆盖“租金+人力+进货成本”(行业盈亏平衡线约为8-10万元/月),加盟商将被迫闭店止损。
(三)加盟模式的管理风险与品牌信任危机
快速扩张(如“鸣鸣很忙”2024年新增门店超1500家)下,品牌方对加盟商的管理能力面临考验:
- 选品与库存管理:部分加盟商因对区域消费偏好判断失误(如盲目跟随总部选品),导致高库存积压(临期食品占比超10%),资金链断裂;
- 运营支持不足:总部对加盟商的培训(如促销策略、会员管理)、物流配送(如补货时效)、数字化工具(如收银系统)支持不到位,直接影响门店运营效率;
- 品牌信任危机:若个别门店因卫生问题(如散装食品保存不当)或价格争议(如虚标原价)被曝光,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整体信任度下降,连带影响其他门店客流。
三、闭店率攀升的潜在风险推断(基于行业共性逻辑)
尽管“1.9%”的闭店率数据真实性存疑,但若假设该指标为品牌近期运营结果,其攀升可能反映以下具体风险:
(一)区域扩张策略失衡
若闭店集中于某一区域(如江西或湖北),可能是品牌在该区域的选址策略(如过度密集布点)或市场调研(如未匹配当地消费能力)存在缺陷,导致单店营收未达预期。
(二)加盟商盈利模型失效
若闭店门店多为新加盟(开业6个月内),可能是总部承诺的“月均营收12万元”“毛利率25%”等盈利预期未兑现,加盟商因现金流压力退出。
(三)品牌势能边际递减
若闭店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零食连锁行业健康闭店率通常在1%-1.5%),可能反映品牌在产品力(如自有品牌占比不足)、营销力(如线上流量获取能力弱)或服务力(如会员复购率低)上的竞争力下降,难以支撑门店持续经营。
四、结论与投资启示
- 数据局限性提示:当前“闭店率1.9%”缺乏明确来源与统计口径,需等待品牌方官方披露或第三方机构验证后,方可进行更精准的风险评估。
- 行业风险预警:零食连锁行业已从“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闭店率攀升可能是品牌扩张质量下降的信号,需重点关注企业的单店盈利模型(如毛利率、人效、坪效)、加盟商支持体系(如供应链成本控制、数字化赋能)及品牌差异化能力(如自有品牌占比)。
- 投资建议:对于关注零食连锁赛道的投资者,需警惕“高扩张+高闭店”的“虚胖”模式,优先选择具备“强供应链+强运营管理”能力的头部品牌,同时跟踪其闭店率与拓店率的动态平衡(健康状态下,拓店率应高于闭店率3-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