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分析2025年暑期餐饮市场遇冷原因:宏观经济压力下消费降级明显,行业供给过剩与成本高企导致内卷加剧,消费者偏好转向性价比与便捷化。
2025年暑期,传统餐饮消费旺季未现预期热度,“旺季不旺”现象引发市场关注。本报告基于宏观经济、行业内部、消费者行为及政策环境等多维度信息,系统解析这一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
尽管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服务消费占比提升),但居民消费信心与实际支出仍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具体表现为:
这一背景下,餐饮作为可选消费的弹性特征被放大,旺季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餐饮行业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是“旺季不旺”的直接推手,核心问题集中于供给过剩、成本高企与行业内卷。
近年来,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资本涌入(如连锁品牌扩张、新品牌孵化),导致市场饱和度快速提升。以城市核心商圈和社区周边为例,餐厅密度已显著高于居民实际需求,且业态高度同质化(如茶饮、轻食、网红餐厅重复布局)。供给过剩直接导致单店客流量被分流,企业需通过降价或促销维持经营,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食材、人力、租金是餐饮企业的三大核心成本,2025年上半年均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成本上涨迫使企业面临“涨价流失客群”或“不涨价亏损经营”的两难选择,中小餐厅资金链断裂风险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剧行业“倒闭潮”。
为争夺有限客群,餐饮企业陷入“价格战+营销战”的恶性循环:
行业内卷不仅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更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感,进一步抑制消费意愿。
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是“旺季不旺”的关键微观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暑期作为传统旅游旺季,消费者更倾向将支出向“旅游体验”倾斜(如交通、住宿、景区门票)。部分家庭或年轻群体在旅游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会主动压缩餐饮开支(如选择景区内低价快餐、自带简餐),导致异地餐饮消费未达预期。
Z世代及年轻白领群体成为餐饮消费主力,其消费逻辑从“为体验付费”转向“为实用价值付费”:
这一群体的消费偏好直接冲击了传统堂食的价格体系与客流量。
外卖平台的持续补贴(如满减券、配送费优惠)进一步强化了“外卖比堂食更划算”的认知,推动消费者转向线上消费。同时,预制菜凭借“便捷性+低成本”优势快速渗透:
政策层面,谢师宴、商务宴请等场景受限(如教师宴请规范、企业报销政策收紧),导致高星酒店、高端正餐的核心客群减少。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高档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10%,限额以上中式正餐门店客流量下滑5%-7%,进一步拉低行业整体表现。
暑期餐饮“旺季不旺”是宏观经济压力、行业内部矛盾与消费者行为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供给过剩严重、成本控制能力弱的中小餐饮企业风险,重点关注具备品牌溢价、供应链优势及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如连锁快餐、预制菜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