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饮料业务营收下降2.6%的原因,包括提价策略失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与消费趋势错配及外部环境扰动,并提出未来优化方向。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饮料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6%,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基于官方财报解读、市场竞争格局、产品与消费趋势匹配度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多维度分析,系统梳理其营收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
根据康师傅官方财报及管理层分析,提价导致的渠道体系动荡是营收下滑的直接导火索。
2024年4月,康师傅针对1L装饮料产品实施提价策略,试图通过价格调整对冲成本压力。但提价后终端市场反应不及预期:一方面,终端零售商为维持销量选择降价促销,导致单瓶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接近零;另一方面,经销商因利润受损积极性大幅受挫,2024年起经销商数量持续锐减,直接影响下沉市场的铺货率。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是康师傅传统优势区域,铺货率下降导致其核心消费场景(如便利店、社区商超)的触达能力减弱,最终拖累整体营收。
中国饮料市场竞争高度内卷,康师傅面临来自多维度的竞品冲击,市场份额被持续蚕食。
新消费品牌的“健康化”围剿:元气森林凭借“0糖0卡”概念、东方树叶以“无糖茶饮”定位,精准切入年轻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持续抢占康师傅传统含糖茶饮(如冰红茶、绿茶)的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元气森林无糖茶饮市场份额已突破15%,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而康师傅传统茶饮份额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
传统竞品的创新突围:统一企业同期饮品业务表现亮眼,茶饮料、奶茶、果汁等核心品类均实现收入增长。其成功源于对高端化与品类升级的精准把握——例如阿萨姆奶茶通过“经典+创新口味”组合巩固市场地位,农夫山泉NFC果汁以“鲜榨健康”标签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相比之下,康师傅茶饮料收入增速放缓,包装水和果汁连续两年收入下跌,反映其在品类创新和品牌升级上的滞后。
当前饮料消费趋势已从“解渴”向“健康化、个性化”迭代,但康师傅产品组合未能完全匹配这一变化。
尽管康师傅已推出本味茶庄无糖茉莉花茶等适应健康化趋势的产品,但其产品线中仍以常规含糖饮品为主(如冰红茶、酸梅汤等)。2025年新推出的无糖茶新品因“口味怪异”“包装土气”遭遇市场冷遇,未能形成有效替代。而年轻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元气森林、喜茶等品牌的无糖茶饮,或农夫山泉的NFC果汁、功能饮料,导致康师傅在核心消费群体(18-35岁)中的吸引力下降。
此外,康师傅的消费场景叙事仍停留在“火车场景”“夏日解渴”等传统标签,与年轻消费者追求的“社交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等新场景脱节,进一步削弱了产品的情感价值。
外部环境的多重压力也对营收形成拖累:
原材料成本压力:2024年以来,PET(塑料瓶主要原料)价格因国际油价波动上涨约12%,糖价受全球供需失衡影响上涨8%。成本上升迫使康师傅提价,但提价后终端动销受阻,形成“成本-价格-销量”的负向循环。
渠道结构变化:新兴渠道(如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快速崛起,但康师傅传统渠道(经销商体系)调整滞后,未能有效覆盖新兴流量入口。同时,部分区域经销商因利润问题退出,导致传统渠道(如夫妻店、小型超市)的渗透率下降。
宏观经济与天气因素:2025年上半年,部分主要销售区域(如华北、华东)夏季气温偏低,影响冷饮需求;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对非必需消费品的支出更趋谨慎,进一步抑制了饮料销量。
康师傅饮料业务营收下降2.6%是**内部策略失误(提价与渠道管理)、外部竞争挤压(新老竞品冲击)、产品与消费趋势错配(健康化转型不足)及外部环境扰动(成本、经济、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未来,康师傅需重点优化以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