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创新医疗(002173.SZ)旗下医院亏损对业绩的影响,涵盖财务表现、市场反应及估值水平,揭示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波动与亏损扩大的核心关联。
创新医疗作为以医疗服务为绝对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99%)的上市公司,其旗下医院(尤其是建华医院)的持续亏损是导致公司整体业绩承压的核心原因。近三年(2022-2024年),尽管医疗服务业务收入规模持续扩张(从7.08亿元增至8.12亿元),但受医保政策调整、成本上升及非经常性损益(如诉讼、信用减值)等因素影响,该业务毛利率波动下行(2024年降至7.54%),叠加其他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未能有效控制,最终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且2024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从2023年的-3.43亿元扩大至-9.40亿元)。市场表现方面,股价近一年震荡下行,技术指标显示弱势;估值层面,PB虽低于行业均值,但因持续亏损,PE-TTM无法计算,反映市场对其盈利前景的担忧。
整体盈利能力:收入增长但亏损扩大
2022-2024年,创新医疗营业总收入从7.10亿元增至8.16亿元(CAGR约7.8%),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且2024年亏损幅度较2023年扩大174%(从-3.43亿元增至-9.40亿元)。毛利率在2023年短暂回升至11.45%后,2024年回落至7.81%;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22年的-3.80%进一步恶化至2024年的-5.15%,反映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弱化(见表1)。
年份 | 营业总收入(亿元)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毛利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
2022 | 7.10 | -0.74 | 4.31 | -3.80 |
2023 | 8.06 | -0.34 | 11.45 | -1.82 |
2024 | 8.16 | -9.40 | 7.81 | -5.15 |
分部业务:医疗服务是核心收入来源,但盈利贡献不足
创新医疗的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占比超99%),其收入规模从2022年的7.08亿元增至2024年的8.12亿元(CAGR约7.3%),但盈利能力波动显著:
年份 | 医疗服务收入(亿元) | 医疗服务成本(亿元) | 医疗服务利润(亿元) | 医疗服务毛利率(%)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
---|---|---|---|---|---|
2022 | 7.08 | 6.79 | 0.297 | 4.19 | 99.81 |
2023 | 8.04 | 7.13 | 0.910 | 11.32 | 99.79 |
2024 | 8.12 | 7.51 | 0.613 | 7.54 | 99.52 |
关键传导逻辑:医疗服务业务作为公司唯一核心收入来源,其毛利率的波动直接决定了公司整体利润的“基本盘”。2024年毛利率的回落(从11.32%降至7.54%)叠加其他成本的刚性支出(如管理费用),导致公司净利润亏损幅度扩大。
近一年(截至2025年8月),创新医疗股价呈现震荡下行趋势(见图1),主要特征如下:
市场情绪解读:股价的弱势表现与公司持续亏损的基本面高度相关,市场已通过估值调整(如PE-TTM无法计算)反映了对其盈利前景的悲观预期。
截至2025年8月,创新医疗PB(市净率)为2.06,低于医疗服务行业平均PB(2.59);但因公司持续亏损,PE-TTM(动态市盈率)无法计算。
估值逻辑:PB低于行业均值可能被误读为“低估”,但结合公司ROE持续为负(2024年-5.15%)、医疗服务业务盈利能力波动的背景,这一现象更可能反映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和“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即当前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无法支撑未来盈利,因此给予更低的PB估值。
根据公司公告及公开信息,旗下医院(尤其是建华医院)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
公司针对亏损采取了以下措施:
效果评估:短期措施(如优化回款)已初见成效,但医保政策压力、历史违规影响及成本刚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扭亏仍需依赖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的持续提升。
结论:创新医疗旗下医院亏损是其业绩持续承压的核心原因,医疗服务业务的盈利波动及非经常性损益共同拖累整体利润。尽管公司短期通过成本管控和回款改善减亏,但长期扭亏仍需解决医保政策冲击、历史遗留问题及成本刚性等根本矛盾。投资者需密切跟踪医疗服务业务的盈利修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