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百度AI搜索广告位减少对收入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探讨其战略转型、市场反应及投资启示。了解机构预测与新业务增长潜力。
2025年7月2日,百度在AI DAY活动中宣布对搜索业务进行十年来最大幅度的改版,核心调整之一是减少AI搜索广告位。此次调整不仅是广告推送量的缩减,更涉及用户交互界面、功能集成及搜索生态的全面革新:
此次调整标志着百度搜索业务从“传统广告驱动”向“AI原生服务驱动”的战略转型。
百度减少AI搜索广告位的核心动机可归结为三方面,本质是平衡短期收入与长期竞争力:
应对AI时代竞争,提升用户体验
生成式AI的普及(如ChatGPT、Claude等)对传统搜索引擎的“广告竞价排名”模式形成冲击——用户更倾向于直接获取精准答案,而非浏览广告。百度通过减少广告位、优化搜索结果的“问题解决效率”,旨在提升用户粘性,避免用户流向AI原生应用。
探索新变现模式,降低对传统广告的依赖
传统搜索的变现依赖广告收入,但AI搜索的商业模式尚处探索期。百度计划通过以下路径拓展收入来源:
为AI原生应用铺路,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减少广告位虽压缩了传统广告的变现空间,但为百度推广AI原生应用(如TizzyAI)创造了用户迁移场景。通过“低广告干扰+高AI服务价值”的组合,百度希望将搜索用户转化为AI应用的付费用户,为长期收入结构转型奠定基础。
百度的收入结构中,在线营销服务(传统广告)是核心收入来源(尽管具体占比因数据限制未完全披露,但2023年在线营销收入达18.96亿美元,2024年总收入1331亿元人民币,核心业务利润增长21%,侧面印证其重要性)。此次广告位减少直接冲击传统广告收入,机构对短期影响的预测如下:
指标 | 机构预测(25Q2) |
---|---|
广告收入同比增速 | 东吴证券预计下滑16.3%;野村预计年减15% |
核心收入同比增速 | 里昂预计降5%;富瑞预计降3%;野村预测“百度核心”收入年减3% |
经调整EBIT(核心利润) | 里昂预计年降42%;花旗大幅下调Q2/Q3核心营业利润预期;美银证券下调全年净利润预测14% |
核心逻辑:广告位减少直接导致广告展示量下降,而AI搜索的新变现模式(如会员、技术接口)尚未规模化,短期收入缺口难以弥补。
百度的长期收入韧性取决于AI新业务的商业化进展,目前有两大潜在增长点:
百度云:AI需求驱动增长
百度云依托文心大模型,在AI算力、行业大模型等领域保持优势。机构预测其收入将维持20%-26%的年增速(里昂预计26%、富瑞预计20%),成为收入增长的稳定支撑。
萝卜快跑:Robotaxi商业化提速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已领跑全球Robotaxi行业,其单车运营效率(UE)有望于2028年回正。若商业化落地超预期,或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极。
挑战:AI搜索转型中,若新变现模式(如会员、AI智能体广告)无法在1-2年内成熟,广告业务的持续下滑可能拖累整体盈利能力,影响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信心。
从百度(BIDU)近一年半的股价走势()看,2024年3月(与“AI搜索广告位减少”新闻相关时间点)附近股价出现明显下跌,反映市场对短期广告收入下滑的担忧。但2025年7月事件正式落地后,股价波动趋于平稳,可能预示市场已部分消化短期利空,转而关注转型进展。
风险提示:AI搜索新变现模式落地不及预期;Robotaxi商业化进展缓慢;云业务竞争加剧导致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