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合金铝代铜复合材料通过配方优化、抗蠕变技术及数字化研发,实现轻量化、降本10%及安全性能提升,覆盖新能源汽车线束与连接器市场,获TE泰科等头部供应商认可。
博威合金的“铝代铜复合材料”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降本需求开发的核心材料,其技术原理聚焦于解决铜铝替代的关键技术瓶颈,核心研发逻辑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的核心需求下,博威合金铝代铜复合材料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极为迫切(重量每降低10%,续航可提升6%-8%)。博威铝代铜复合材料通过铝基合金化设计,在保持同等载流能力(导电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材料密度。据公开信息,该技术预计可助力中国车企单车用铜量再降约10kg,轻量化效果直接提升车辆能效与续航表现。
铜的价格约为铝的3-4倍(以2025年8月LME铜价约8500美元/吨、铝价约2200美元/吨计算),铝代铜的直接材料成本优势显著。博威复合材料通过技术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损耗与连接工艺成本,综合成本较传统纯铜部件降低约10%。若规模化推广,预计可覆盖360-480亿元的低压线束市场空间,经济性优势突出。
与传统纯铜相比,博威铝代铜复合材料在核心性能上实现了“等效替代”甚至部分超越:
新能源汽车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尤其是电池系统)。博威复合材料通过专用连接工艺,彻底解决了铜铝界面因电位差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问题(该问题可能导致连接点电阻升高、发热甚至失效);同时,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确保了材料性能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降低了因材料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
博威铝代铜复合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车以下关键场景中实现技术适配:
目前,博威合金已与全球连接器龙头TE泰科电子联合开发“低压载流线束铝代铜材料”,其产品已进入多家主流车企及Tier 1供应商(汽车一级供应商)的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底可实现量产上车。尽管尚未披露具体合作品牌,但与国际头部连接器厂商的合作及主流车企的验证进展,侧面印证了其技术的市场认可度。
博威合金的铝代铜复合材料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铜铝替代的核心痛点(电化学腐蚀、蠕变失效),在轻量化、成本、性能、安全等维度均展现出显著优势,高度契合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的产业趋势。随着2026年量产落地,该材料有望成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增长点,并推动其在全球汽车材料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
投资启示:关注博威合金与主流车企、Tier 1供应商的合作进展,以及量产阶段的成本控制与良率表现。若技术验证顺利且规模化应用落地,其铝代铜复合材料业务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