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欣旺达越南建厂规避欧美关税壁垒的可行性,探讨越南原产地规则、供应链风险及政策不确定性对欣旺达海外布局的影响。
欣旺达(300207.SZ)作为国内电气设备行业的核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其产品在全球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具有广泛应用。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公司近年来加速海外布局,在越南投资建设两个生产基地:
美国政策
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关税存在高度不确定性:2025年4月曾临时豁免部分中国电子产品的125%“对等关税”及10%普遍关税,但随后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可能在一个月后重启加税(新税率未明确)。
对越南出口的同类产品,美国现行政策为:普通越南制造商品征收20%关税;若产品仅经越南转运或含“大量”第三国成分(如中国零部件),则加征至40%关税。目前无明确针对越南电子产品的关税优惠。
欧盟政策
公开信息中未获取到欧盟对中国及越南出口的电池、储能等电子产品的具体关税税率数据。
能否通过越南建厂规避关税,核心取决于产品是否被认定为“越南制造”。越南的原产地规则分为两类:
关键结论:越南工厂需满足“本地增值超35%+关键工序在越完成+HS编码变更”三重条件,才能被欧美认定为“越南制造”,从而适用越南的关税税率。若仅通过越南转口或依赖中国零部件(导致第三国成分过高),可能被判定为“中国转口”,面临40%的高关税。
从行业实践看(如电视机出口),中国出口美国需支付约11.4%关税,而越南出口美国仅需3%-5%(因满足原产地规则)。若欣旺达越南工厂能满足LVC≥35%的要求,理论上可降低对美出口的关税成本。
但需注意,欣旺达的产品(如消费类电池、BMU电路板)产业链较长,核心原材料(如电芯、电子元件)可能仍依赖中国供应。若越南工厂仅承担组装环节,本地增值率不足35%,则无法享受越南低关税待遇,甚至可能被加征40%关税。
欣旺达越南建厂在**满足越南原产地规则(本地增值≥35%+关键工序在越完成)**的前提下,可能部分规避欧美对中国电子产品的高关税(尤其美国)。但受限于以下因素,实际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综上,欣旺达越南建厂是应对欧美关税壁垒的积极尝试,但其实际效果需结合原产地规则满足度、政策变化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综合判断,投资者需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及外部政策环境。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