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然牧业连续亏损原因分析:成本、收入与行业压力

本文深度解析优然牧业连续亏损的核心原因,包括饲料成本上涨、原料奶价格下跌、生物资产减值及乳制品行业周期下行等多重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关键洞察。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优然牧业连续亏损核心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优然牧业作为国内大型牧业企业,近年来持续面临亏损压力。本文基于公开市场信息及行业研究,从成本端、收入端、公司经营及行业环境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连续亏损的核心驱动因素。


二、成本端压力:饲料原料价格高企,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饲料成本是牧业企业最核心的成本项,占优然牧业总成本的60%以上。2023-2025年,其主要饲料原料(豆粕、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利润的主要“侵蚀者”。

  • 豆粕价格:2023年国内豆粕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8.6%;2024年第一季度受南美干旱天气影响,国内豆粕价格突破4500元/吨,较2022年同期涨幅超30%。豆粕作为蛋白质饲料的核心来源,其价格飙升直接推高养殖成本。
  • 玉米价格:2023年我国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2.3%;2025年上半年,受进口量缩减(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强,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

尽管优然牧业通过自有24万亩苜蓿种植基地部分对冲饲料成本(苜蓿可替代部分蛋白饲料需求),但苜蓿种植的产能规模有限,无法完全抵消豆粕、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毛利率持续承压。


三、收入端疲软:原料奶价格下跌+需求不足,收入增长难抵利润下滑

收入端的核心矛盾在于“量稳价跌”与下游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

  • 原料奶价格下行:2025年报告期内,我国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同比下降11.7%,原料奶价格的持续下跌直接削弱了优然牧业的单吨收入。尽管公司通过扩大产能实现了营收微增(主要依赖销量增长),但价格下跌对利润的冲击远大于销量增长的贡献。
  • 下游需求不足:国内乳制品行业当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终端消费(如液态奶、奶粉)增长乏力,导致乳制品企业对原料奶的采购意愿和议价能力下降。行业供需矛盾(供给增速快于需求)进一步压制原料奶价格,形成“量增价跌”的不利局面。

四、公司经营层面:资产减值与费用攀升加剧亏损

除外部成本与收入压力外,优然牧业自身经营层面的问题进一步放大了亏损。

  • 生物资产减值损失:牧业企业的核心资产是成母牛(产奶主力),其价值受原料奶价格直接影响。2023-2024年,因原料奶价格下跌,成母牛单头价值持续降低,优然牧业分别计提成母牛头均减值10.95万元、12.73万元。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成本的亏损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对净利润形成显著拖累。
  • 行政开支增加:2023年以来,公司行政开支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反映出运营效率或管理成本控制存在压力。尽管具体开支明细未公开,但行政费用的增长进一步侵蚀了本已薄弱的利润空间。

五、行业环境:乳制品行业周期下行,供需失衡压制盈利

当前乳制品行业处于“供给、需求、库存三重底”的周期低谷期,对优然牧业的经营形成系统性压力。

  • 供给过剩:2023-2024年,国内奶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主要因前期行业扩张),原料奶总产量增速虽放缓但仍高于需求增速,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 需求走弱:终端乳制品消费受宏观经济、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增长乏力,叠加消费者健康意识变化(如植物基替代),乳制品需求增速低于预期。
  • 库存高企:乳制品企业库存积压导致其对原料奶的采购更趋谨慎,进一步压低原料奶价格,行业竞争格局恶化(企业为去库存可能降价促销,传导至上游压价)。

尽管市场预期未来行业可能通过产能出清(淘汰低效牧场)、需求复苏(政策刺激消费)重回供需平衡,但短期内的不利环境仍将持续压制优然牧业的盈利。


六、结论与核心启示

优然牧业连续亏损是“成本端压力+收入端疲软+自身经营问题+行业周期下行”四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1. 直接原因:饲料成本(豆粕、玉米)上涨推高养殖成本,原料奶价格下跌削弱收入,“成本升、价格降”的剪刀差直接压缩利润。
  2. 放大因素:生物资产减值损失与行政开支增加进一步侵蚀利润,反映公司在资产价值管理和费用控制上的短板。
  3. 根本背景:乳制品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系统性压力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承压,优然牧业作为上游原料奶供应商首当其冲。

投资启示:若关注优然牧业的长期价值,需重点跟踪以下变量:(1)饲料价格(尤其是豆粕、玉米)是否回落;(2)原料奶价格能否止跌回升(需观察行业供需改善进度);(3)公司生物资产减值是否趋缓(反映成母牛价值企稳);(4)行政费用管控效果。短期内,行业周期未反转前,公司盈利改善的不确定性较高。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