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下旬 京东2025年Q2外卖业务亏损147.77亿,零佣金与直营骑手成主因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业务亏损达147.77亿元,主要受零佣金政策、直营骑手成本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报告分析亏损驱动因素、行业对比及未来展望,揭示京东外卖业务的战略布局与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业务亏损分析报告

一、核心结论

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集团实际财报披露,其外卖业务作为新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单季亏损规模达147.77亿元人民币。这一亏损主要由“零佣金”商户政策、大规模补贴投入、直营骑手成本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共同驱动。


二、亏损背景与驱动因素分析

(一)业务模式与成本结构的特殊性

京东外卖自推出以来,采取了“品质外卖+生态协同”的差异化模式,其核心策略对成本端形成显著压力:

  • 零佣金政策:为快速吸引优质商户(如“品质堂食餐厅”),京东对外卖商家实行0佣金政策(行业常规佣金率约15%-25%)。这一策略虽提升了商户入驻积极性(截至2025年二季度,超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但直接导致平台收入端缺失核心来源。
  • 自营物流与直营骑手投入:依托京东自建物流与达达快送,京东外卖主打“半小时达”(部分区域20分钟极速达),并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相较于美团、饿了么的众包骑手模式,直营骑手的人力成本(工资、社保等)显著更高。
  • 自营门店扩张:2025年7月推出自营外卖门店“七鲜小厨”,并计划3年内建设1万家。门店运营成本(租金、人力、食材)及“菜品合伙人”计划(相关成本由京东承担)进一步推高了固定支出。
(二)市场竞争加剧与补贴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行业竞争逻辑从“单量争夺”升级为“生态碾压”,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平台总投资额达250亿元,京东需通过补贴维持市场份额:

  • 补贴比例与单均亏损:2025年7月数据显示,京东外卖订单补贴比例约40%,单均净亏损至少2.75元。尽管补贴力度低于美团、饿了么(二者为争夺市场份额投入更大),但京东作为新进入者仍需通过补贴吸引用户。
  • 淘宝闪购的外部冲击:同期淘宝闪购启动更大规模补贴计划,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迫使京东维持甚至加大补贴投入以避免用户流失。
(三)新业务扩张与资源投入的阶段性特征

京东外卖作为集团“新业务”的核心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被赋予“拉动用户增长”的战略使命。数据显示,二季度京东集团季度活跃用户数及购物频次同比增长超40%,主要得益于外卖等新业务的流量拉动。但这一增长是以高投入为代价的:

  • 用户获取成本(CAC)高企:外卖业务通过低价补贴、品质服务吸引中高收入用户,短期内用户增长与成本投入呈强正相关。
  • 生态协同的长期目标:京东试图通过“外卖—即时零售—电商”生态闭环提升客单价(外卖用户可转化为即时零售或电商用户),但这一协同效应的变现需要时间,短期内仍需承担高成本。

三、亏损规模的行业对比与机构预测验证

根据机构预测,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新业务(含外卖)的亏损规模存在较大分歧:

  • 高盛预计新业务EBIT亏损100亿元;
  • 大和证券认为二季度亏损可能显著高于一季度;
  • 中金公司指出外卖单量增长及补贴加大将导致亏损扩大。

实际财报披露的147.77亿元亏损,超出多数机构预期,反映了以下两点:

  1.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淘宝闪购的大规模补贴打乱了原有竞争节奏;
  2. 京东自营模式的成本刚性:直营骑手、自营门店等重资产投入的成本释放速度快于收入增长。

四、未来展望与投资启示

尽管2025年第二季度亏损规模较大,但京东外卖业务的长期价值值得关注:

  • 单量规模的关键作用:若能维持2000万单以上的日均单量,外卖业务对集团流量的拉动效应将显著提升平台整体价值(用户复购率、跨业务转化率)。
  • 亏损收窄的时间窗口:机构预测,随着“零佣金”政策覆盖范围稳定、自营门店运营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以及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头部平台份额固化),京东外卖的亏损有望在2026年第一、二季度逐步收窄,集团EPS(每股收益)或恢复增长。

投资启示:短期需关注京东外卖的单量增长与成本控制能力(如补贴效率、骑手人效);长期需观察其生态协同效应的落地情况(外卖用户向即时零售、电商的转化比例)。若单量规模与成本优化双轮驱动,亏损收窄将是确定性趋势。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