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近年来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CIS(图像传感器)、RISC-V相关工艺等核心特色领域持续深化布局,通过技术迭代、产能扩展及生态合作,推动特色工艺向高附加值、差异化方向发展,具体进展如下:
一、核心特色工艺领域的技术迭代与应用突破
1. RISC-V芯片工艺:成熟制程支撑中低端场景,生态合作深化
华虹半导体聚焦40-55nm及以上成熟制程,针对RISC-V芯片的低功耗、高可靠性需求,推出多工艺平台解决方案:
- 工艺应用:90nm BCD工艺已应用于智能家居芯片(如与小米合作的终端产品);110nm低功耗EFlash工艺被飞利信用于开发RISC-V MCU芯片,验证了其在嵌入式场景的实际生产能力;
- 生态合作:与阿里平头哥联合开发低功耗RISC-V芯片制造方案,重点布局物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成为国内成熟制程代工厂中支撑RISC-V量产的关键环节(仅次于中芯国际);
- 市场潜力:随着RISC-V芯片出货量预计从2023年的21亿颗增长至2025年的80亿颗,华虹凭借成熟产能+差异化工艺(如嵌入式存储、射频),有望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2. 功率器件:全球领先的深沟槽技术,产能覆盖8/12英寸
华虹在功率器件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深沟槽式超级结MOSFET及IGBT技术,具备8英寸(0.35μm-90nm)和12英寸(90nm-55nm)双产能平台,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场景。2024年,公司功率器件代工产能保持充足,支撑了下游客户的量产需求。
3. CIS(图像传感器):前照式/背照式工艺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虹的前照式(FSI)和背照式(BSI)CIS工艺平台涵盖90~55nm制程节点,在**暗电流控制、信噪比(SNR)、动态范围(DR)**等关键指标上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可满足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摄像头等终端的高画质需求。
4. 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收入快速增长,工艺协同效应释放
2024年,华虹模拟与电源管理平台销售收入达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逻辑与射频平台收入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4%),主要受益于:
- 工艺迭代:通过BCD(双极型-CMOS-DMOS)、LD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特色工艺的优化,提升了模拟芯片的低功耗、高耐压性能;
- 需求驱动:AI向边缘侧延伸(如端侧AI芯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如车载电源管理芯片),带动相关工艺需求增长。
二、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展:支撑特色工艺持续升级
1. 研发投入加大,工艺迭代加速
华虹半导体2024年研发费用达16.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42%),同比增加2.31个百分点,重点用于:
- 特色工艺平台的制程优化(如40nm、55nm工艺的良率提升);
- 新兴领域的工艺预研(如RISC-V高集成度芯片、车规级CIS工艺);
- 生态链协同(如与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定制化工艺方案)。
2. “8英寸+12英寸”产能布局,支撑特色工艺规模化产出
- 8英寸产能:3座8英寸晶圆厂(上海、北京)聚焦成熟制程特色工艺(如0.35μm-90nm的嵌入式存储、功率器件),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2024年平均接近100%);
- 12英寸产能:华虹无锡12英寸晶圆厂(1座)于2024年顺利投产,提供40nm及以上工艺节点的产品组合(如高端模拟芯片、RISC-V MCU),目前处于产能爬坡期,预计将带动收入稳步提升。
三、市场应用与生态合作:特色工艺的场景渗透
华虹半导体的特色工艺与消费电子、物联网、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场景深度绑定:
- 消费电子:2024年消费电子板块贡献销售收入12.62亿美元(占比63%),仍是第一大终端业务,其特色工艺(如CIS、模拟电源管理)支撑了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终端的创新需求;
- 物联网/车联网:通过RISC-V、低功耗EFlash等工艺,与小米、阿里平头哥等企业合作,布局智能家居、车联网终端芯片,受益于AI向边缘侧延伸的趋势,相关需求持续增长;
- 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如超级结MOSFET、IGBT)及模拟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提升,华虹的8英寸/12英寸产能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提供了稳定的代工支持。
总结:特色工艺的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展望
华虹半导体的特色工艺进展可概括为**“技术深化+产能支撑+场景渗透”**:
- 技术上: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RISC-V、CIS、功率器件等领域保持差异化优势;
- 产能上:“8英寸+12英寸”的产能布局支撑了特色工艺的规模化产出,应对市场需求的增长;
- 场景上:与终端客户(如小米)、生态伙伴(如阿里平头哥)的合作,推动特色工艺向高附加值场景渗透。
随着2025年半导体行业进入温和复苏周期(机构预测),华虹半导体的特色工艺有望进一步释放协同效应,借助AI、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实现业绩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