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环股份硅片降价对公司盈利、光伏产业链及行业竞争的影响,探讨短期利润压力与长期降本增效的双重效应,助力理解光伏行业动态。
中环股份(002129.SZ)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硅片制造商,其硅片降价直接冲击公司短期盈利水平。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98亿元,同比(假设)可能下滑(因硅片价格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36亿元,亏损幅度较大。结合2021年以来的降价行为(如12月M6硅片降幅达12.48%),降价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去库存压力——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硅片库存累积,公司通过降价加速出货,缓解资金占用。
从财务指标看,硅片降价直接压缩毛利率:2021年硅料价格仍维持在27万元/吨附近,硅片降价导致单位产品利润空间收窄,对公司毛利率造成明显冲击(如2021年降价后,公司毛利率较此前高位下滑)。此外,降价也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进一步挤压公司盈利空间。
硅片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价格下降直接利好下游电池片、组件企业。2021年12月降价后,业内人士指出,电池片和组件的盈利空间有望得到改善:
中环股份的硅片降价也是210与182尺寸之争的延续。2021年,隆基股份(182硅片阵营)率先降价(182mm硅片降幅达9.8%),中环股份(210硅片阵营)随后跟进,通过降价反击以维持市场份额。例如,2021年12月,中环G12硅片(170μm)降幅6.04%,同时新增218.2mm超大硅片报价,旨在通过尺寸优势和价格优势抢占市场。
价格战的结果是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如210薄片化量产),挤压中小硅片企业的生存空间,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
硅片降价的长期意义在于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符合国家“双碳”目标。2021年,中环股份通过210薄片化(150μm、160μm)量产,降低硅片单位重量,进一步降低下游组件成本。此外,硅片降价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下行,推动光伏度电成本下降,加速光伏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
从行业发展看,硅片降价是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必然结果(2021年硅片赛道火爆,产能过剩危机显现),但长期来看,降价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如大尺寸、薄片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环股份硅片降价的影响是短期阵痛与长期利好并存:
从市场反应看,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最新价8.49元)波动较大,短期受亏损影响表现疲软,但长期若能通过技术创新(如大尺寸、薄片化)维持竞争力,股价或有望修复。
(注:以上分析结合了2021年降价事件[1-10]及2025年半年报数据,部分数据为假设性推导,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