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下旬 养元饮品研发费用率合理性分析:行业对比与企业战略

分析养元饮品(603156.SH)研发费用率的合理性,结合财务数据、行业对比及企业战略,揭示其研发投入不足、营销费用过高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要分析养元饮品(603156.SH)研发费用率的合理性,需结合财务数据、行业对比及企业战略多维度评估:

一、养元饮品研发费用率的现状(基于券商API数据

根据2025年中报(2025-06-30),养元饮品的核心财务数据如下:

  • 总收入:24.65亿元(total_revenue);
  • 研发费用(rd_exp):1836万元;
  • 研发费用率:( \frac{1836}{246546} \times 100% \approx 0.75% );
  • 销售费用(sell_exp):3.30亿元;
  • 销售费用率:( \frac{33000}{246546} \times 100% \approx 13.37% )。

结论:研发费用率极低(不足1%),且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18倍(3.30亿元 vs 0.18亿元),呈现“重营销、轻研发”的典型特征。

二、行业对比: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基于网络搜索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如养元、承德露露、黑芝麻、三元股份等)的平均研发费用率约为1%-2%(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企业年报)。而养元饮品的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1%(2021年上半年0.44%、2023年上半年0.5%、2025年中报0.75%),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2023年上半年为例,同行研发费用率对比:

  • 养元饮品:0.5%(研发1398万元,收入28.0亿元);
  • 承德露露:1.1%(研发2900万元,收入26.5亿元);
  • 黑芝麻:1.5%(研发3200万元,收入21.3亿元)。

结论:养元的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行业平均,甚至不及同行的1/2。

三、研发费用率“不合理”的核心逻辑

1. 与企业战略冲突:依赖“经典款”,创新不足

养元饮品的核心产品“六个核桃”已推出近20年,虽占据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约15%的份额(2023年数据),但新品迭代缓慢(如近年推出的“六个核桃2430”“六个核桃+”等新品占比不足10%)。低研发投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应对年轻消费者对健康、个性化饮品的需求(如无糖、功能性饮料的崛起)。

2. 与营销投入失衡:“重渠道、轻研发”的短期导向

养元的销售费用率(约13%)远高于研发费用率(约0.75%),且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0倍以上(2021年22倍、2023年22倍、2025年中报18倍)。这种投入结构虽能短期拉动销量,但长期来看,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配方升级、工艺优化、新品研发),低研发投入会导致企业失去长期增长动力。

3. 行业趋势要求:研发投入是快消品企业的“护城河”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已从“渠道驱动”转向“产品驱动”,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承德露露000848.SZ)2023年研发费用率约1.1%,用于“无糖杏仁露”“植物奶”等新品研发;黑芝麻000716.SZ)2023年研发费用率约1.5%,聚焦“黑芝麻糊+功能性成分”(如益生菌、维生素)的创新。养元的低研发投入使其在产品创新上落后于同行,长期竞争力面临挑战。

四、结论:研发费用率“不合理”

养元饮品的研发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75% vs 1%-2%),且与营销投入严重失衡(营销费用是研发的20倍以上)。这种投入结构虽能短期维持业绩,但长期来看,会导致产品创新不足、竞争力下降,不符合快消品企业“研发驱动增长”的行业趋势。

建议

养元饮品需优化投入结构,适当增加研发费用(如将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2%),聚焦产品创新(如无糖、功能性、个性化饮品),以应对市场变化,保持长期竞争力。

若需更深入的行业横向对比(如同行研发投入明细、新品占比)或财务数据挖掘(如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的相关性),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