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应对渠道库存压力的核心策略分析
五粮液作为高端白酒龙头,面对不同周期的渠道库存压力,通过控量保价、渠道优化、经销商支持、产品结构调整及组织改革等组合拳,实现库存去化与价盘稳定。以下是具体措施的梳理与总结:
一、控量保价:核心策略,通过供给侧调节去化库存
控量是五粮液应对库存压力的常规手段,旨在减少市场供给、稳定渠道价格,推动顺价销售。
- 历史案例(2013年行业调整期):针对普五(52度五粮液)库存高企问题,公司在武汉糖酒会明确“控量保价”方针,通过限制52度普五产量、推出个性化白酒及42度以下低度五粮液分流销售压力,要求渠道价格维持在659元/瓶以上,对低价抛售的经销商取消经销权。此举有效缓解了当时的库存压力,推动普五价盘逐步修复。
- 疫情期间(2020年):春节旺季受疫情影响,公司快速响应,于2020年2月暂停向传统渠道发送普五,优先向全国低库存分仓补货,同时明确“不搞一刀切”的配额调节政策——对动销有压力的经销商调减配额,对资金困难的经销商提供金融支持。当时渠道库存仅约1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为疫情后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 近期(2024-2025年):面对2024年四季度需求疲软与返利兑付导致的价盘走弱,公司于2025年1月8日起对传统渠道暂停普五发货,并计划全年减量经销商配额。春节期间动销平稳,渠道库存基本去化,普五批价逆势回稳至930-950元/瓶,强化了高端品牌站位。
二、渠道优化:提升把控力,从“经销商主导”转向“终端直配”
为解决渠道库存积压的根源(如货物流向失控、价盘混乱),五粮液通过渠道结构调整强化对终端的掌控:
- 2025年渠道改革:核心经销商出资成立三家专营公司,以专营公司为主体试点终端直配(直接向终端门店供货),把控放货速度与货物流向,避免经销商过度囤货或低价抛售。同时,加大专营公司人员配置,开展消费者教育与团购客户开发,提升费效比。
- 2024年营销执行提升:公司将2025年定为“营销执行提升年”,强调“强化渠道优化”,通过费用管控(防止费用套现)、市场治理(规范终端价格)及重点市场扶持(薄弱区域消费者培育),优化八代五粮液渠道费用,保持全国市场投入一致性。
三、经销商支持:缓解资金与动销压力,稳定渠道信心
经销商是渠道库存的核心载体,五粮液通过定制化政策降低其经营压力:
- 分类配额调节:不搞“一刀切”,对有能力、库存良好的经销商重点支持;对动销有压力的经销商调减配额;对资金周转困难的经销商,联合财务公司与银行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如贷款贴息、延期还款)。
- 加快费用与奖励兑现:疫情期间(2020年),公司要求2个工作日内完成经销商市场费用核报,并将终端积分奖励提前至2月底兑现(原计划四五月份),缓解经销商现金流压力;2025年针对“双十一”电商冲击,通过补贴政策保证与厂方“同心同向”经销商的盈利水平。
四、产品结构调整:分流核心产品压力,拓展增长空间
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分流普五的销售压力,同时为量价策略提供更多弹性:
- 历史案例(2013年):推出个性化白酒(如定制酒)及42度以下低度五粮液,降低52度普五的供给压力,实现“高端保价、中低端走量”的组合。
- 近期(2025年):1618(五粮液中端产品)、低度五粮液(42度及以下)成为普五量价策略的“缓冲垫”——1618通过“高性价比”抢占中端市场,低度五粮液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两者共同分流普五的库存压力;经典五粮液则逐步拉高品牌站位,提升整体品牌价值。
五、组织改革:提升执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为应对库存压力的“突发性”(如疫情、行业调整),五粮液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 2025年组织优化:撤销“五粮液品牌事业部”,成立“五粮液酒类销售公司”,将原27个营销大区划分为北部、南部、东部三大营销片区,减少层级、提升组织效能,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如库存预警、配额调整)。
总结:长期逻辑与短期效果
五粮液的库存应对策略,核心是**“以价为先、以控为纲”**——通过控量保价维护高端品牌力,通过渠道优化提升把控力,通过经销商支持稳定渠道信心,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拓展增长空间。
- 短期效果:2025年1月普五停货后,渠道库存基本去化,批价稳定在930-950元/瓶(高于2024年底的弱势区间);2020年疫情期间,渠道库存仅1个月,为后续复苏奠定基础。
- 长期逻辑:通过组织改革与渠道直配,提升对终端与消费者的掌控力,结合高端品牌力,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如1618、低度五粮液为普五提供量价空间,经典五粮液拉高品牌站位)。
综上,五粮液应对渠道库存压力的策略,本质是**“平衡供给与需求、短期与长期”**,通过“控量保价+渠道深化+经销商赋能”的组合,实现库存去化与品牌价值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