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应对行业调整的措施可归纳为战略重构、渠道优化、原料掌控、品牌年轻化及组织适配五大核心方向,具体如下:
一、战略层面:启动“三大战略”,破解传统模式瓶颈
2018年起,东阿阿胶针对过去“提价驱动”模式引发的市场混乱(如渠道囤货、低价格竞争),启动**“千禧一代”“国际化”“阿胶+”**三大战略,推动业务转型:
- “千禧一代”战略:针对传统受众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的局限,聚焦28-50岁女性群体,推出“真颜”等年轻化产品,同时通过“鲜制即食阿胶”(2019年推出)解决传统阿胶“食用麻烦”的痛点,降低消费门槛,吸引年轻用户;
- 国际化战略:加大免税店铺货(如海南免税店),尝试进入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拓展全球布局;
- “阿胶+”战略:以阿胶为核心开发新品,如与韩国正官庄合作的“阿胶+石榴”、小分子阿胶(可加入咖啡等饮品)、阿胶糕(布局阿里健康等线上渠道),通过“成熟品类+阿胶”提升产品附加值,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二、渠道层面:主动清理库存,拓展新场景与扁平化
针对2019年前后渠道囤货(约400吨)、终端价格混乱的问题,东阿阿胶采取**“控制发货+新渠道拓展”**组合拳:
- 短期:清理渠道库存:2019年二季度主动“市场休整”,控制发货节奏(预计9月完成休整),帮助经销商调配存货、消化库存,确保终端动销平稳;
- 长期:拓展新渠道与扁平化:① 借助小药药、药师帮、壹药网等线上平台填补空白市场;② 深化与区域优质经销商、连锁零售药店龙头(如大参林、益丰药房)的合作,推进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③ 实施“药店+医疗”双轮驱动,向县、乡级市场拓宽,加快三甲、二甲医院及社区民营医院的开发,提升医疗渠道占比。
三、原料层面:创新毛驴产业模式,增强供应链掌控力
针对阿胶产业“驴皮依赖”的核心风险,东阿阿胶通过**“活体循环开发”**模式提升原料掌控能力:
- 推动毛驴养殖从“屠宰取皮”向“活体取皮+养殖增值”转型(如驴奶、驴血等副产品开发),提高养殖户收益,激发养殖积极性,减少对外部驴皮的依赖;
- 拓展国内外驴皮采购渠道,降低单一来源风险(如从澳大利亚、南美进口驴皮)。
四、品牌与市场:重构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教育
- 品牌年轻化:系统化重构品牌战略,通过“鲜制即食阿胶”“真颜”等产品传递“便捷、时尚”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轻群体;
- 消费者教育:通过“品牌活动+体验互动”(如线下试吃、中医养生讲座)加强消费者对阿胶“滋补价值”的认知,同时推出多品牌组合(如中低端产品覆盖大众市场),拓展客群边界;
- 行业标准建设:推动阿胶行业标准(如驴皮来源、产品质量)制定,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低价格竞争(2019年数据显示,阿胶市场规模300亿元,但同品种竞品价格仅为东阿阿胶的一半甚至更低)。
五、组织层面:华润重组后,适配市场需求的组织调整
2024年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进行组织架构优化,核心是“业务逻辑与市场定位的深度重塑”:
- 调整后的组织更聚焦“消费者需求”,强化营销、研发与供应链的协同(如整合销售中心与营销中心,推进“全员营销”);
- 优化决策流程,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如针对线上渠道的快速布局)。
效果与展望
上述措施已初见成效:2019年三季度业绩下滑态势趋缓(第三季度收入环比改善),终端动销平稳;2020年后,随着渠道库存清理完成,报表端更贴合终端纯销,业绩逐步修复。但行业调整仍需时间(如秦玉峰2019年提到“需要2-3年治理市场混乱”),未来需持续推动战略落地(如国际化、年轻化产品的渗透),才能实现二次增长。
综上,东阿阿胶的应对策略核心是**“从‘提价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通过战略重构解决传统模式的痛点,同时通过渠道、原料、品牌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端化、年轻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