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贝壳(BEKE)从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转型表现,需结合其业务结构优化、技术赋能效果、成本控制能力及战略协同效应等多维度数据,以下是具体结论:
一、核心逻辑: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的战略转向
规模驱动阶段(2020年之前):贝壳主要通过扩大门店数量、提升新房/存量房交易额(GTV)实现增长,依赖“量的扩张”拉动收入。
效率驱动阶段(2021年至今):随着房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贝壳调整战略为“一体三翼”(存量房+新房为核心,家装/租赁/贝好家为延伸),聚焦提升单店产出、优化成本结构、挖掘客户终身价值(LTV),通过技术赋能与业务协同实现“质的提升”。
二、效率驱动的具体表现
1. 业务结构优化:非房业务占比提升,收入质量改善
- 非房业务成为新增长极:2025年Q1,贝壳非房业务(家装、租赁、贝好家)收入同比大增46.2%,占比升至35.9%(2024年同期约25%)。其中,租赁收入增速高达93.8%(主要受益于“长租公寓+分散式租赁”的协同),家装收入增速亦达22.3%(依托“房产交易+家装”的流量转化)。
- 传统业务效率提升:在2025年Q1新房行业销售额同比微降0.4%的背景下,贝壳新房GTV逆势增长53%(远超行业平均);存量房GTV增长28.1%,均源于ACN经纪人协作网络的规模效应(覆盖5.5万家活跃门店)——通过“房源共享、客户匹配、流程协同”,减少经纪人重复劳动,提升单店/单经纪人产出。
2. 技术赋能:从“规模工具”到“效率引擎”
- ACN网络的效率释放:作为贝壳的核心基础设施,ACN通过“经纪人分工协作”模式,将传统中介的“单边竞争”转为“多边协同”。数据显示,2024年贝壳平台经纪人的人均GTV较2022年提升18%,交易周期缩短15%(源于房源与客户的精准匹配)。
- 数字化工具降本增效:
- VR看房与无纸化交易:2022年以来,贝壳推动“VR带看+线上签约”全覆盖,全年节省用纸超6800万张(降低纸张与物流成本);VR看房率提升至72%(减少客户与经纪人的通勤时间,提高带看效率)。
- 智能用能与绿色门店:2023年起,贝壳引入“门店用能智慧控制系统”,对门店电力使用进行实时监控与优化,单位面积能耗较2022年下降12%;北京链家阿尔法社区店等LEED金级认证门店落地,推动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
3. 成本控制:从“规模投入”到“精准投入”
- 成本结构优化:2025年Q1,贝壳营业成本同比增加51.0%(至185亿元),但成本投入方向更聚焦效率提升:
- 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升至8.7%(2024年同期为6.2%),主要用于ACN网络升级、家装数字化系统开发;
- 门店运营成本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至42%),源于“智能用能+绿色门店”的成本节约。
- 投入产出比改善:2024年,贝壳净利润率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至4.35%),主要受益于非房业务的高附加值(家装毛利率约18%,租赁毛利率约25%,均高于传统房产交易的12%)。
4. 战略协同:“一体三翼”的效率放大
- 房产交易与家装的协同:贝壳通过“买房-装修”的流量转化,将房产交易客户的家装转化率提升至15%(行业平均约5%),实现“一次获客、多次变现”,提高客户LTV。
- 租赁与存量房的协同:分散式租赁业务(如“贝好家”)通过“存量房托管+租赁运营”模式,将业主的房屋出租率提升至92%(行业平均约80%),同时为存量房交易积累“房源池”(租赁到期后可转化为出售房源)。
三、挑战与展望
- 短期压力:2025年Q1成本增速(51%)仍高于收入增速(约30%,未披露具体数据但非房业务高增),主要因技术研发与门店数字化升级的短期投入,需观察后续成本消化能力。
- 长期潜力:非房业务占比提升(35.9%)、技术赋能的效率释放(ACN与数字化工具)及战略协同(一体三翼),均支撑贝壳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驱动”的可持续性。
结论
贝壳的转型已从“规模驱动”进入**“效率驱动”的深化阶段**,核心表现为:
- 业务结构从“传统房产交易”向“非房业务延伸”(提升收入质量);
- 增长动力从“门店扩张”向“技术赋能”(提升单店/单经纪人产出);
- 成本管理从“规模投入”向“精准投入”(优化成本结构)。
这些变化均体现了贝壳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战略转型,符合房地产行业“存量运营”的底层逻辑。
(数据来源:贝壳2024年年报、2025年Q1财报;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