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跨界饮料业务进展分析(2025年)

分析燕京啤酒2025年跨界饮料业务的核心举措、战略逻辑及市场进展,包括新品推出、供应链与渠道协同、行业反应及未来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燕京啤酒跨界饮料业务进展分析(2025年)

一、核心跨界方向与新品推出

燕京啤酒2025年跨界饮料业务的核心举措是推出“倍斯特嘉槟汽水”,这是其针对碳酸饮料赛道的首款全国性大单品。

  • 发布时间:2025年3月,通过官方微信及春糖会正式推出。
  • 产品布局:初期推出橙味、荔枝味、果味三款风味,精准锚定餐饮场景(如火锅店、烧烤店)的佐餐需求;包装采用玻璃瓶装,延续啤酒的消费仪式感,同时复刻“复古国潮”美学,契合Z世代的审美偏好。
  • 历史布局:此前已通过“九龙斋酸梅汤”切入茶饮料赛道(2020-2023年营收从0.56亿元增至0.71亿元,占比稳定在0.5%左右),2025年则进一步拓展至碳酸饮料领域,形成“啤酒+软饮”的多元化产品线。

二、跨界的战略逻辑:供应链与渠道协同驱动

燕京啤酒的跨界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生产端、渠道端的深度协同,旨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增量探索”。

  1. 供应链协同
    汽水与啤酒的无菌冷灌装生产线、仓储物流体系高度兼容。燕京分布全国的30余个生产基地可直接用于汽水生产,单条生产线无需大规模改造即可切换品类,显著降低了固定资产投入(据行业专家估算,此举可节省约30%的产能扩张成本)。
  2. 渠道协同
    依托啤酒业务积累的50万家餐饮终端网络(其中燕京U8在餐饮渠道占13%的市场份额),倍斯特汽水实现“零边际成本铺货”——经销商无需额外开拓网络,只需在现有货架上增加汽水陈列,即可形成“啤酒主销、汽水补充”的消费组合。这种策略既满足了饮酒与非饮酒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又提升了单店SKU渗透率(数据显示,啤酒企业运营软饮可使单店利润提升15%-20%)。
  3. 年轻化战略延伸
    从签约王一博到推出“燕京社区酒号”,燕京正将“有你文化”从啤酒向泛饮品领域渗透。倍斯特汽水的果味风潮(荔枝味契合Z世代偏好)、复古包装(呼应国潮美学),均是其年轻化战略的延伸,旨在触达对酒精接受度较低的Z世代客群(据调研,Z世代对酒精的接受度较千禧一代低15%)。

三、2025年市场进展:从“推出”到“落地”

截至2025年上半年,倍斯特汽水的市场进展主要体现在渠道铺货目标设定上:

  • 铺货终端:依托啤酒的餐饮渠道,已在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份的火锅店、烧烤店实现批量铺货(据新闻1披露,2025年5月已进入上述省份市场);计划2025年内覆盖全国主要餐饮终端。
  • 市场目标:管理层明确提出“3年内实现全国化布局”,目标销量50万吨(若达成,有望复制燕京U8的成功路径——U8 2024年销量69.6万千升,同比增长31.4%),旨在从“啤酒红海”切入“碳酸饮料蓝海”(2024年碳酸饮料市场规模增速达8.58%,预计2027年达1622亿元)。

四、行业反应:支持与质疑并存

燕京的跨界举措引发了行业的广泛讨论,观点分化明显:

  • 支持方(如啤酒行业专家方刚):认为此举“丰富了产品线,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了市场覆盖”,且“啤酒+软饮”的组合可对冲酒精消费波动风险(如2024年啤酒产量同比下降1.9%,而碳酸饮料保持增长)。
  • 质疑方(如武汉二厂创始人兰世立):认为“汽水与啤酒受众群体不完全一致”(啤酒以男性为主,汽水更侧重女性及青少年),难以形成协同效应;且新品牌要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脱颖而出,需投入巨额资金(动辄以亿为单位),风险较高。

五、总结:进展与挑战并存

2025年,燕京啤酒的跨界饮料业务已从“战略规划”进入“落地执行”阶段:新品推出顺利、渠道铺货加速、目标清晰,但也面临受众差异、市场竞争等挑战。若能持续强化供应链与渠道协同,同时优化产品口味(如针对不同区域推出定制化风味),其“3年50万吨”的目标或可实现,从而在“后啤酒时代”开辟百亿级新增量(据浦银国际研报,若达成目标,汽水业务有望贡献约20%的营收增长)。

: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搜索结果-,其中供应链协同、渠道数据等来自行业专家分析及企业公开披露。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