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应对进口啤酒竞争的策略与市场实践

燕京啤酒通过产品高端化、品牌差异化、技术创新与市场精耕等策略应对进口啤酒竞争,巩固民族品牌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燕京啤酒应对进口啤酒竞争的策略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结合其市场实践与战略调整总结:

一、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高端化与多样化,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进口啤酒多以高端、特色产品(如精酿、风味啤酒)占据市场,燕京啤酒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应对这一竞争:

  • 高端化布局:针对消费升级趋势,推出大单品(如U8)及中高端产品(如10°清爽啤酒),填补高端市场空白。2019年提出“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后,加速高端产品推广(如U8于2019年12月推广至外部市场),以价增应对销量下滑压力
  • 多样化产品矩阵:布局8°P、10°P、11°P、12°P四大类百余个品种,涵盖精品高档与普通中低档,同时推出保健啤酒、水果口味啤酒等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度、健康性的需求
  • 绿色健康升级:减少防腐剂、添加剂使用,通过技术改进提升产品健康指数(如采用纯天然泉水酿造、锶含量高的原料),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增强产品竞争力

二、强化品牌战略,依托民族品牌优势提升认知度

作为少数未被外资参股的国有控股民族品牌,燕京啤酒强调品牌差异化定位

  • 民族品牌形象:突出“发展民族啤酒工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的方针,依托“燕京”作为民族品牌的信任度,巩固国内消费者对其“本土、可靠”的认知
  • 区域品牌重塑:针对区域市场(如新疆)的竞争压力(如乌苏啤酒、青岛啤酒抢占份额),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调整品牌定位,重塑品牌战略以适应区域消费习惯
  • 品牌传播:通过电视广告等营销手段扩大品牌知晓度,结合产品创新(如U8、水果啤酒)提升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

三、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 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国家科研中心,引进尖端人才,依托科技进步推动产品创新与工艺升级。2013年投入2.49亿元用于新技术研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如高衰减、苦代谢软、保鲜期延长等工艺)
  • 成本管控措施:通过建设统一采购平台集中管理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并提升质量;实施ERP与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与成本,例如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

四、精耕市场布局,巩固核心市场与渠道优势

  • 核心市场巩固:聚焦北京、广西、福建、湖北、内蒙古五大核心市场,通过深度管理与终端服务保持高占有率。例如北京市场采用“深度分销模式”,对大型超市、高档酒楼、便利店等业态进行系统化分级管理,电脑数据库考核,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5%以上
  • 渠道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区域(如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差异,制定差异化渠道策略。一线城市(如北京)侧重高端终端(如KTV、夜店)的布局,二三线城市则注重性价比产品的渠道渗透;通过“门对门服务、户对户竞争”的终端策略,强化渠道掌控力
  • 区域市场应对:针对京外市场(如福建惠泉啤酒)的业绩下滑问题,重视区域市场的维护与调整,避免竞争对手抢占份额,例如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促销活动应对当地竞争

五、内涵式增长与战略转型,应对行业新常态

  • 战略调整:2019年提出“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从品牌、渠道、市场、运营四个方面调整经营方向,强调“内涵式增长”(如精耕区域市场、调结构),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 应对高端化滞后问题:针对竞争对手(如青岛、华润)的高端化布局(如奥古特、鸿运当头),加快推出高端产品(如U8),弥补高端化进度滞后的短板,提升中高端市场份额

综上,燕京啤酒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品牌强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精耕等多维度策略,应对进口啤酒的竞争,依托民族品牌、渠道优势与内涵式增长,巩固其在国内啤酒行业的地位。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