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通过前瞻性产能布局、技术驱动的高效产能升级、产能结构优化(光储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成本控制及灵活的产能节奏调整五大核心策略,实现产能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前瞻性产能布局:全球协同,应对贸易与市场风险
天合光能通过国内高效产能扩张+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优化产能的地域与产品结构,应对贸易保护与市场需求变化:
- 国内产能:聚焦高效电池与组件:通过定增融资(2023年拟募资109亿元),建设淮安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东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项目,新增产能以N型TOPCon高效电池为主(自用比例高),提升N型组件出货量与市场占比。
- 海外产能:本地化应对贸易风险:2024年下半年投产印尼1GW电池及组件产能、美国5GW组件产能,覆盖东南亚与北美市场,规避美国贸易政策风险(如202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限制)。
二、技术驱动:高效产能升级,提升产能质量与效率
天合光能通过技术迭代推动产能从“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转型,核心技术包括:
- N型TOPCon电池技术:2023年N型TOPCon电池大面积量产平均效率达25.5%,组件窗口效率达24.24%,良率与效率均居行业领先水平,显著提升单位产能的发电效率与产品附加值。
- 210大尺寸产品标准化:作为210大尺寸产品的行业先驱,天合光能率先实现700W+超高功率组件量产(2023年),并联合推动700W+组件标准设计与应用,降低产业链成本(如运输、安装成本),实现客户端价值最大化。2021年底,210mm大尺寸电池组件产能占比超80%,2022年底计划电池产能50GW、组件产能65GW(均以210大尺寸为主),巩固大尺寸高效产能的规模优势。
三、产能结构优化:光储一体化,拓展产能边界
天合光能通过产能结构调整,从“单一光伏组件”向“光储一体化”转型,优化产能的盈利结构:
- 储能业务:新利润增长点:2024年H1储能出货1.7GWh,同比增长293%;三季度海外订单占比提升,储能业务毛利率显著改善。公司推出Elementa 2、Elementa 3及无空调无PACK等储能新产品,覆盖大储、工商储与户用储,实现光储协同(光伏+储能),提升产能的综合利用率(如光伏组件与储能系统的配套销售)。
四、垂直一体化:成本控制,优化产能的成本结构
天合光能通过垂直一体化建设(从电池到组件的全产业链覆盖),降低产能的单位成本:
- 2023年组件产品毛利率从11.87%提升至15.54%,主要得益于垂直一体化带来的供应链成本控制(如电池自给率提升)。
- 定增项目中的20GW N型高效电池主要自用,减少对外采购成本,提升产能的成本竞争力。
五、灵活调整:产能节奏与市场需求匹配
天合光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能节奏,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
- 2024年三季度,因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滑、美国市场(优势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公司采取“减速策略”,阶段性放缓优势市场的产能投放,避免库存积压与利润收缩。同时,通过支架业务、分布式运维业务等多元化板块(2024年三季度贡献稳定利润与现金流),缓解单组件业务的产能压力。
总结
天合光能的产能优化核心逻辑是:以技术为核心,通过产能布局的全球化、产能结构的光储一体化、产能效率的高效化,实现产能从“规模”向“质量+效率+盈利”的转型,最终提升产能的抗风险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