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应对美国关税的核心策略围绕供应链本地化、运营模式调整及风险分散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一、供应链优化:强化本地仓储与发货,降低关税依赖
Temu通过美国本地仓库布局减少对中国直发货品的依赖,降低关税政策带来的额外成本。
- 推广本地发货产品:在平台显著位置设置“闪电交易”板块,集中展示标有“本地”标志的产品(存储于美国仓库),强调“更快配送”与“优质服务”的优势,引导消费者选择本地库存商品。例如,2025年2月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货物免税政策后,Temu迅速加强对美国仓库有库存卖家的推广,旨在降低对中国发货的依赖。
- 海外仓备货模式:通过美国东部、西部的海外仓提前囤货,终端售价中仅30%-40%被海关认定为交易价值,将10%关税对零售价的影响控制在3%-4%以内,有效缓解关税压力。
二、引入本地商家:规避进口关税,巩固价格优势
Temu向美国本地卖家全面开放,利用本地商品无需承担进口关税的优势,降低政策风险并丰富价格稳定的商品供给。
- 本地商家的加入不仅减少了平台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价低质优的选择,进一步巩固了Temu的整体价格竞争力。例如,新闻提到Temu希望通过本地商家“弃用中国进口模式”,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
三、运营模式调整: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转移成本压力
为应对关税增加的成本压力,Temu推动运营模式从全托管向半托管切换,将部分清关、报税、配送等成本转移给商家。
- 全托管模式:此前通过集中供应链力量控制物流成本,但关税调整后,该模式仍需整合资源消化部分关税成本。
- 半托管模式:让商家自行承担清关、报税、配送等环节的成本,Temu仅负责在线市场管理。这种模式降低了平台的直接成本压力,使其在关税上涨背景下仍能保持价格竞争力。例如,Temu向商家释放“优先考虑半托管卖家”的信号,计划将美国业务逐步转移至该模式。
四、税务合规与成本透明:明确进口费用,避免消费者流失
针对关税新政,Temu在税务合规与成本透明方面做出调整,减少消费者的不确定性。
- 在结账页面新增“进口费用”栏目,明确显示从中国发货的包裹需承担的额外关税成本(本地仓商品无此费用),让消费者提前知晓总花费,避免因隐性成本导致的不满。这种做法既符合美国关税政策要求,也提升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
总结
Temu应对美国关税的策略可概括为:通过供应链本地化降低关税依赖、引入本地商家分散风险、调整运营模式转移成本、强化税务合规提升透明度。这些措施既缓解了关税增加的成本压力,又维持了平台的价格竞争力,同时通过本地服务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