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机器人业务进展分析(2025年最新动态)

深度解析汇川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核心零部件研发、商业化布局及市场战略,展望2025年发展目标与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25年8月3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4 分钟

汇川技术机器人业务进展分析(截至2025年上半年)

一、人形机器人领域:加速核心部件研发与商业化布局

汇川技术自2023年正式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重点聚焦核心零部件研发场景适配,进展如下:

  1. 研发团队与组织架构:2023年成立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由产品竞争力中心牵头,多部门协同);2024年底在北京成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专注机器人AI技术研发
  2. 核心零部件突破:目前已布局旋转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行星滚柱丝杠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央视新闻2025年2月报道),其中行星滚柱丝杠为人形机器人直线运动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较高
  3. 商业化加速:2025年启动人形机器人专项招聘(包括灵巧手机械设计工程师、整机算法专家等岗位),标志着公司从研发向商业化落地推进
  4. 产业趋势适配: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初期(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需通过工业场景打磨成熟度,而工业领域是汇川的核心优势领域(如新能源、锂电、光伏等),有望为其提供最佳训练场景

二、工业机器人领域:稳居中国品牌头部,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汇川技术自2016年切入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凭借核心零部件自制行业应用深耕,已成长为中国品牌头部工业机器人供应商(2022年数据)

  1. 市场地位: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迅速,SCARA、六关节机器人市占率持续提升(2020年后进入第一梯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面板、手机等高端制造领域
  2.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除减速机外,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丝杠、视觉产品、本体等核心零部件均实现自制(依托自动化产品平台优势),有效控制成本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3. 应用场景深化:基于对下游行业工艺的深度理解(如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锂电模组组装等),汇川技术在机器人安装、调试、编程等环节优化易用性,降低客户应用门槛

三、技术与战略逻辑:依托工业自动化基因,构建长期竞争力

汇川技术机器人业务的核心逻辑是**“工业自动化技术赋能机器人”**:

  • 技术协同: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可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降低研发成本;
  • 成本优势:核心零部件自制(如伺服系统、丝杠)使公司在机器人整机成本上具备竞争力(比进口品牌低10%-20%)
  • 场景壁垒:深耕工业领域多年,对下游行业(如新能源、锂电)的工艺需求理解深刻,能提供“机器人+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机器人厂商

四、未来展望

  1. 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原型机或小批量样品,重点验证核心部件的可靠性与场景适配性;
  2. 工业机器人:继续深化新能源、锂电等高端领域应用,提升市占率(目标2025年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前十);
  3. AI与智能化:通过北京子公司强化机器人AI算法研发(如运动控制、环境感知),提升机器人的易用性与智能化水平

:以上信息综合自汇川技术公开资料、2025年行业新闻及2022年机构调研数据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