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化布局全景分析:2024-2025战略与核心技术

深度解析比亚迪智能化布局,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架构及研发投入,揭示其2024-2025年战略规划与技术突破,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

发布时间:2025年8月3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比亚迪智能化布局全景分析(基于2024-2025年公开信息)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其智能化布局围绕“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战略展开,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架构、研发投入及生态协同五大核心方向,目标是通过技术自研与开放合作,实现智能化技术的规模化普及,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一、智能驾驶:从“补短板”到“规模化普及”的战略升级

智能驾驶是比亚迪智能化布局的核心赛道,2024年以来其战略从“低调研发”转向“高调落地”,通过巨额投入、团队整合、技术突破及生态合作,加速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应用。

  1. 战略规划与投入
    2024年1月“梦想日”发布会,比亚迪正式发布整车智能战略,计划未来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目标实现:

    • 20万元以上车型提供高阶智能驾驶系统(L2+及以上)选配
    • 3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新闻)。
      2025年,比亚迪进一步提出“全民智驾”战略,计划将智能驾驶技术覆盖全系车型(从7万级到20万级),目标2025年高阶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车型占比达50%(新闻)。
  2. 技术研发与团队架构

    • 团队整合:2024年年中,比亚迪将原规划院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剥离,成立两大自研智驾部门:
      • 天璇开发部(负责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由前高合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许凌云领衔;
      • 天狼开发部(负责低阶智驾方案):由比亚迪老将李锋组建;
        2024年10月,两大团队整合为统一的自研智驾部门,团队规模从2023年的100多人扩张至2025年的5000多人(其中1000余人负责算法与硬件,3000余人负责软件与量产交付),由杨冬生统筹(新闻)。
    • 核心技术突破
      • 高阶智驾系统:推出**BAS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集成“近距+远距”代客泊车功能(已在多车型量产)、“易四方泊车”(基于四电机独立控制,实现侧滑入位、原地掉头等功能,适配仰望U8等大型车型);
      • 感知与算力: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整合多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与AI算法,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2024年底推出,补齐此前智能驾驶短板);
      • 安全性能:无人麋鹿测试成绩超90km/h,彰显智能驾驶的安全冗余能力(新闻)。
  3. 生态合作
    比亚迪采取“自研为主、合作为辅”的策略,与多家顶尖供应商协同推进智能驾驶技术落地:

    • 硬件合作:与英伟达(提供Orin X芯片)、地平线(提供征程5芯片)合作,提升车载计算平台算力;
    • 软件合作:与华为合作推出方程豹豹8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3.0系统(支持城市NOA),未来将继续联合开发新车型;
    • 产业协同:参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ICV)准入试点,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拓展智能化安全边界(新闻)。

二、智能座舱:AI大模型驱动的“全场景交互”

比亚迪智能座舱布局聚焦“用户体验升级”,通过AI大模型、跨设备协同等技术,打造“更懂用户”的智能交互生态。

  • 核心功能:2024年推出最新智能座舱系统,具备跨车语音控制(支持多车辆之间的语音指令传递)、私人语音助理(基于AI大模型,实现个性化对话与功能拓展)、多屏联动(仪表屏、中控屏、抬头显示(HUD)的信息协同)等功能;
  • 技术支撑:依托比亚迪“璇玑架构”的车联网、5G网络及云端AI能力,实现“车端-云端”的智能协同,例如:通过云端AI分析用户习惯,提前调整座舱温度、座椅位置等(新闻)。

三、智能架构:“璇玑架构”为核心的“整车智能生态”

“璇玑架构”是比亚迪智能化布局的“底层基石”,整合车联网、5G网络、车端AI、云端AI及“多网多链”(车链、能源链、信息链),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协同生态。

  • 架构功能
    • 智能底盘:搭载“云辇系统”,具备路面预览功能(通过摄像头感知路况,毫秒级调节悬挂硬度),优化复杂路况下的驾乘体验;
    • 多模态感知:整合“近距感知(车身传感器)+远距感知(5G/车联网)”,实现“车内外信息的实时交互”,例如:通过车联网获取前方路况,提前调整驾驶模式(新闻)。

四、研发投入: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机器人”的全面扩张

比亚迪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研发投入达542亿元(首次公开多项前沿技术),其中智能化研发占比显著提升,标志着其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机器人生态”的战略延伸。

  • 智能化研发重点
    • 感知实验室:自研车载计算平台(支持L4级自动驾驶),构建“AI超算中心”(用于智能驾驶算法训练);
    • 核心部件:自研关节驱动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布局工业AGV机器人(替代工厂重复性劳动)、足式人形机器人(预研阶段);
    • 硬件基础设施:自研液冷服务器(能效比提升40%,支持智驾训练与车联网算力需求)、工业级3D打印机(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化供应链效率)(新闻)。

五、未来规划:2025年“全系智能化”与长期目标

比亚迪智能化布局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导者”,2025年将是其智能化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年份:

  • 2025年目标

    • 车型覆盖:所有新推出车型(近20款)全面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L2+及以上),其中3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高阶智能驾驶;
    • 市场份额:高阶NOA车型占比达50%,巩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地位;
    • 技术落地:城市NOA功能在更多城市开放,“易四方泊车”“云辇系统”等功能覆盖更多车型(新闻)。
  • 长期目标(2030年)

    • 渗透率:高阶自动驾驶(L3+)渗透率超80%;
    • 生态拓展:深化“车-路-云”一体化,构建智能驾驶产业生态,提升中国车企国际竞争力(新闻)。

总结

比亚迪智能化布局的核心逻辑是“技术自研为根、用户需求为魂、生态协同为翼”,通过1000亿元的巨额投入、5000多人的研发团队、“璇玑架构”的底层支撑及与华为、英伟达等的合作,加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规模化普及。2025年作为其智能化落地的关键年份,全系车型的智能化升级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搜索结果-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