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门店优化情况总结(基于2021-2025年公开信息)
一、核心优化背景:从危机应对到稳健增长
2021年,海底捞因疫情期间快速扩张导致同店分流、服务质量下降,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41.6亿元,门店减值损失超36.5亿元)。为应对危机,公司启动**“啄木鸟计划”(2021年11月),核心是“关停低业绩门店+提升经营效能”,随后通过“硬骨头计划”(2023年起)复开部分关停门店,2024年推出“红石榴计划”**聚焦新品牌孵化,实现从扭亏到创利的反转(2023年归母净利润44.99亿元,创上市新高)。
二、门店优化的关键措施与效果
1. 战略层面: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 关停与复开调整:2021年啄木鸟计划关停300家低客流量、业绩差门店(部分暂时休整,周期不超过2年);2023年起通过“硬骨头计划”重新评估并复开部分关停门店,优化门店布局。
- 扩张节奏控制:啄木鸟计划明确“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规模化开新店”,2024年中期翻台率回升至4.2次/天,具备重启扩张基础。2024下半年拓店速度加快(纯新开40-50家),2025年预计净增高个位数占比门店(如2025年净增门店数约为当前门店数的5%-10%,当前门店约1400家),同时加盟模式逐步成熟,将贡献额外增量。
2. 经营效率:翻台率与客单价双改善
- 翻台率稳健恢复:2023年翻台率恢复至19年的79%(约3.8次/天),2024年中报提升至4.2次/天(虽未达2019年4.8次/天的峰值,但考虑门店数较2019年翻倍,已属稳健)。
- 客单价回暖:2024年9月起调整折扣策略(更精准派发),客单价持续回升,2024年12月初已恢复至约100元(接近2019年水平)。
- 单店效能提升:啄木鸟计划后,单店收入和员工效率显著改善。2023年单店收入同比增长约33%,恢复至2019年的87%;人均创收较2019年提升约4%(2023年单店员工数减少,但人均创收高于2019年的25万元/人)。
3. 管理优化:从“标准化”转向“本地化+精细化”
- 区域管理升级:2023年上半年优化区域管理,将所有门店划小管理半径,由19位区域教练负责,强化“地域适配性”。例如:
- 区域特色产品:北京地区推出糖葫芦、糖人,苏州地区推出小龙虾炒饭,广东地区推出火锅生蚝;
- 特色服务:部分门店提供演唱会散场免费巴士、短暂休息调整等本地化服务,提升顾客体验。
- 精细化运营体系:推行“四色卡”打卡制度(围绕现场服务、产品出品、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四大核心),门店可依据当地特色调整运营细节,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
4. 扩张策略:从“直营为主”转向“直营+加盟”协同
- 2025年起,加盟模式将成为门店扩张的重要补充。公司通过“啄木鸟计划”验证了门店运营模型的稳定性,加盟模式成熟后预计贡献额外增量(如2025年加盟门店占比提升)。
三、2025年门店优化展望
- 同店经营:翻台率维持4.2次/天左右(稳健),客单价持续回暖(目标100元以上),单店收入继续提升。
- 门店扩张:2025年预计净增高个位数占比门店(如1400家基础上净增70-140家),加盟模式逐步发力。
- 新品牌孵化:通过“红石榴计划”投入更多资源于新品牌(如烤肉品牌),但主品牌火锅仍为核心增长引擎。
总结
海底捞门店优化的核心逻辑是**“收缩-优化-扩张”**:通过啄木鸟计划关停低业绩门店,提升经营效率;通过硬骨头计划复开优质门店,优化布局;通过管理升级(区域化、精细化)提升顾客体验;最终实现从“规模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转型。2025年,主品牌同店经营与开店数有望双改善,加盟模式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信息来源: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