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制药资产重组失败原因及影响分析 | 688189.SH

分析南新制药(688189.SH)2020-2022年收购兴盟生物失败原因:市场变化、条款分歧及法律纠纷,探讨其对业绩及后续重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8月3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3 分钟

南新制药(688189.SH)上市以来主要有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失败经历,发生在2020-2022年期间,涉及收购兴盟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盟生物”)股权事项,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组背景与初始方案

2020年3月,南新制药在科创板上市。为拓展业务领域(如狂犬病防治领域)、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上市后8个月(2020年11月),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兴盟生物100%股权,交易预估值不超过26.715亿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二、重组进程与方案调整

  • 2020年10月下旬,公司停牌筹划重组,11月上旬复牌并披露预案
  • 2022年7月,因推进过程中市场情况变化,公司将方案调整为现金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拟取得兴盟生物51%股权(不再收购100%)

三、重组终止原因

2022年12月,南新制药宣布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主要原因包括:

  1. 市场环境变化:重组推进期间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如医药行业政策调整、疫情影响等)
  2. 交易对方变更条件:谈判过程中,交易对方屡次提出变更或增加新的交易条件,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3. 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经多次协商,双方未能就交易方案(如收购比例、价格、业绩承诺等)及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4. 框架协议到期:交易对方拒绝延长《框架协议》有效期限,协议届满后终止

四、后续影响

  • 监管问询:终止后,公司收到交易所问询函,要求说明重组终止的具体原因、磋商过程及业绩下滑(2021年由盈转亏,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0.47%)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法律纠纷:2023年2月,公司因重组终止起诉交易对手Synermore Company Limited,主张缔约过失责任,索赔逾1.5亿元及合理费用

总结

南新制药2020-2022年收购兴盟生物的重组失败,主要源于市场变化、交易对方诉求变更及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此次失败后,公司于2025年8月再次筹划资产重组(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资产组),但截至2025年8月30日,该事项仍处于意向阶段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搜索结果。)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