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下旬 海底捞多品牌战略成效分析:2024-2025年数据解读

本文基于2024-2025年数据,分析海底捞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包括收入增长、场景扩展与风险分散,探讨其如何通过“红石榴计划”实现全场景覆盖与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25年8月3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4 分钟

海底捞多品牌战略成效分析(基于2024-2025年数据)

一、多品牌战略的核心布局:从“单一火锅”到“全场景覆盖”

海底捞的多品牌战略以“红石榴计划”为核心,聚焦细分赛道与场景延伸,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覆盖正餐、简餐、快餐、B端餐饮复调等多元领域。截至2025年6月,已运营14个餐饮品牌(如“焰请烤肉铺子”“筷手小厨”“悦颐海”等),共126家门店,形成“主品牌(海底捞火锅)+ 副品牌(细分场景)”的协同架构。

二、成效1:多品牌收入贡献显著提升,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 收入增速远超主品牌:2025年上半年,“其他餐厅收入”(主要来自多品牌)达5.97亿元,同比激增227%,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2.1%提升至2.9%(总营收207.03亿元);2024年“其他餐厅经营收入”亦大幅增长39.6%(数据来源:2024-2025年海底捞财报)。
  • 头部副品牌表现突出:“焰请烤肉铺子”作为核心副品牌,2025年上半年新开46家门店,总数达70家,成为多品牌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筷手小厨”(中式复调)、“悦颐海”(B端复调与半成品)等品牌则填补了主品牌在家庭烹饪、餐饮供应链等领域的空白。

三、成效2:场景与用户覆盖扩展,吸引新客流量

  • 场景延伸:多品牌覆盖“一人食”(如海底捞外送“下饭火锅菜”)、“夜宵”(夜宵主题店)、“亲子”(亲子主题店)、“企业团餐”(企业店)等细分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2025年上半年外卖收入中,“一人食”场景的“下饭火锅菜”贡献超55%,同比增长近60%(数据来源:2025年海底捞半年报)。
  • 用户破圈:副品牌吸引了主品牌未覆盖的客群(如年轻白领、家庭主妇、餐饮商家),例如“筷手小厨”的中式复调产品(如火锅底料、预制菜)覆盖家庭烹饪场景,“悦颐海”则服务于B端餐饮企业,拓展了用户边界。

四、成效3:风险分散与协同效应释放

  • 弱化单一品牌绑定风险:行业研究指出,海底捞主品牌在“中式复调”领域的用户认可度不足,而“筷手小厨”“悦颐海”等副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消解了这一风险(数据来源:2024年小牛行研报告)。
  • 供应链与数字化协同:主品牌的供应链(如食材采购、物流)与数字化能力(如会员体系、私域运营)向副品牌输出,例如“焰请烤肉铺子”依托海底捞的供应链实现食材标准化,“外卖超级厨房”则整合主副品牌的外送资源,提升运营效率。

五、总结:多品牌战略已进入“成效释放期”

从2024-2025年数据看,海底捞多品牌战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场景扩展、风险分散三个维度:

  • 收入端:多品牌收入增速远超主品牌,成为整体营收的重要增量(2025年上半年占比近3%);
  • 场景端:覆盖从“堂食火锅”到“家庭烹饪”“B端餐饮”的全场景,满足多元需求;
  • 风险端:通过副品牌对冲主品牌的赛道局限,提升抗风险能力。

未来,随着“红石榴计划”的深化(如更多品牌孵化、卫星店模式探索),多品牌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成为海底捞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