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海外扩张进展分析(基于2022-2025年公开信息)
一、全球布局框架:覆盖四大洲的“骨干大网”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及网络搜索结果,伊利股份的海外扩张已形成**“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三大核心布局,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截至2025年,公司在全球拥有:
- 15个研发创新中心(分布于中国、新西兰、荷兰、美国等国);
- 81个生产基地(包括东南亚、新西兰、欧洲的自有工厂及合作产能);
-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乳制品、奶粉、冷饮、健康饮料等品类);
- 20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涉及原料、物流、渠道等产业链环节)。
二、业务增长:稳健提速,海外收入贡献逐步提升
- 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2%(),主要受益于东南亚、新西兰市场的产能释放及供应链协同(如新西兰威士兰乳业的乳铁蛋白项目投产)。
- 2023年:海外业务保持10.8%的较快增速(),虽未披露具体营收规模,但区域市场表现亮眼:
- 东南亚市场:泰国Cremo品牌以“第一增速”引领当地市场;印尼Joyday品牌知名度提升至46%,增速位居市场第一()。
- 澳新市场:通过收购新西兰金典乳业(2010年)、建立威士兰乳业(2018年),形成了从原料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三、区域市场:东南亚为核心,逐步向其他地区渗透
- 东南亚:作为海外扩张的“桥头堡”,伊利通过本土化品牌与产品创新抢占市场:
- 冷饮业务:2024年东南亚冷饮业务实现13%增长,旗下品牌进入印尼、泰国冷饮市场前三();
- 奶粉业务:通过旗下澳优品牌(全球羊奶粉销量第一)拓展中东、俄罗斯、美国市场,2024年海外奶粉业务增长68%()。
- 其他地区:欧洲(荷兰研发中心)、美洲(美国市场布局)仍处于培育期,主要聚焦技术输出与品牌认知提升()。
四、战略举措:“稳扎稳打”与“厚积薄发”结合
根据2024年年度业绩交流会信息,伊利海外扩张的核心战略为:
- 风险可控:在全球贸易政策多变背景下,避免“盲目扩张”,优先选择乳业基础好、消费潜力大的市场(如东南亚);
- 供应链成熟:依托全球供应链体系(如新西兰乳铁蛋白工厂、东南亚生产基地),保障产品品质与成本优势;
- 长期主义:董事长潘刚强调,海外业务“不会突然爆发性增长”,但“过去几年的产业建设与模式探索,未来五年将显现效果”()。
五、未来计划:持续深化本地化与多元化
- 区域拓展:继续深耕东南亚市场,丰富产品线(如冷饮、奶粉、健康饮料);逐步渗透欧洲、美洲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 技术驱动:通过全球研发中心(如荷兰、新西兰)强化技术创新,巩固乳铁蛋白、羊奶粉等核心品类的竞争力;
- 品牌全球化:将“伊利”“安慕希”“澳优”等国内知名品牌推向海外,结合本地化营销(如东南亚的“Joyday”“Cremo”)提升市场份额()。
综上,伊利股份的海外扩张已从“布局阶段”进入“稳健增长阶段”,通过本地化运营、技术赋能、长期主义的策略,逐步实现“全球领先乳制品企业”的目标。未来五年,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