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核电(601985.SH)新能源业务增长潜力,包括当前高增速表现、未来装机规划、钙钛矿与核聚变技术布局,以及政策环境支撑,揭示其成为核心增长引擎的路径。
要分析中国核电(601985.SH)新能源业务的增长潜力,需结合当前业务表现、未来装机规划、技术布局及行业环境,从量(装机/发电量)、质(效率/成本)、长期竞争力三个维度展开: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数据,新能源业务已成为中国核电的核心增长引擎: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控股在建新能源装机1044.75万千瓦(风电184.97万千瓦、光伏859.78万千瓦),其中光伏占比达82.3%(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等光照资源丰富地区)。若按当前建设进度,2025-2026年每年将新增新能源装机约500-600万千瓦,预计2026年末新能源累计装机将突破4000万千瓦,发电量有望突破400亿千瓦时(同比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82%)。
公司通过**“核为主、能为辅”**的战略,积极布局新能源前沿技术:
中国“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要求非化石能源占比2030年达到25%(2020年为15.9%),新能源(风电、光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抓手。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25年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5亿千瓦、4.5亿千瓦(2024年末分别为2.8亿千瓦、3.3亿千瓦),年复合增长率约10%。中国核电作为央企,依托核电业务的资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6.66亿元)及管理经验,有望在新能源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核电新能源业务的增长潜力主要来自装机容量的扩张(短期)、技术进步的成本降低(中期)及政策与行业环境的支撑(长期)。预计2025-2027年,新能源发电量将保持**25-30%的年复合增长率,占比逐步提升至25%**以上,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若钙钛矿、核聚变等技术实现商业化,长期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数据来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